《凉州异物志》:
石蜜非石类,假石之名也。实乃甘蔗汁煎而曝之,则凝如石而体甚轻,故谓之石蜜也。
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凉州接近丝绸之路,从西域进口东西是很容易的。其次,“异物”二字也有特殊含义,说明这种“固体石蜜”很可能不是国货,而是域外进口的。第三,这种“石蜜”来自蔗浆,是把蔗浆熬了以后又在太阳中曝晒,终于成为固体的东西。总之,这种石蜜似乎就是“西极石蜜”了。在“国际编”中还要谈。
我在这里还必须谈一谈“煎而曝之”的问题,因为这牵涉到石蜜制造的过程。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甘蔗”条说:
交趾有甘蔗,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断而食之甚甘。笮取汁,曝数时成飴,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
《齐民要术》卷一〇,“甘蔗”条引:
《异物志》曰:甘蔗,远近皆有。交趾所产甘蔗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迮取汁如飴餳,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砖其(?)。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者也。
“砖其”二字,颇怪。《太平御览》卷八五七,引《异物志》作“破如博棋”,疑“砖其”二字即“博棋”之讹。
李时珍《本草纲目》引用了万震《凉州异物志》中的那一段话,见上面所引。
类似的资料还有一些,我不再引用了。从这条引文中就可以看出,正如我在上面“引言”中“资料”一节中所说的,当时出现了不少的《异物志》,头绪纷乱,互相抄袭。我不想,也没有能力把这个问题梳理清楚;看来也无此必要。因为我探讨的重点不是这个问题。
我想探讨的是“煎”与“曝”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这种固体石蜜是熬成的呢?还是晒成的?或者先熬后晒成的?《南方草木状》只讲到“曝”,《异物志》则是“煎而曝之”。孰是孰非,我目前还无法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