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书虽然论述十分“全面”,从目录来看,貌似具有权威性的教材,但实际上很多内容是个人长期从事智力障碍美术教育的经验和理论总结,具有明显的个人特点。但是,仅把它当作一本个人观点的专著也不太适合,因为它毕竟“比较全面”。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因为自己已经从事了二十多年的智力障碍美术教育工作,需要总结经验、理清思路,方便重新出发。

我在从事美术教育的早期,所教的学生以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为主,现在,以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为主。二十多年看似漫长,但是在我们这个充满变化与变革的社会,又是短短的一瞬间。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在不断发展,美术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近些年来艺术治疗方法、大美术观思潮的普及,更是让我们的美术教育面临着革命性的变化。与此同时,教师越来越忙于完成各种文书工作,很难深入思考复杂的教育问题。但是,现在智力障碍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如果我们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各种问题就会快速积累起来,降低我们的效率,耽误对学生的教育与康复训练。

对于智力障碍教育,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有“大特教”的观念,即要认识到无论是智力障碍儿童、普通儿童,还是超常儿童,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智力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超常儿童,都处在一个连续统上,他们的区别可能仅在于大脑结构、神经链接、神经递质等的数量、质量方面。我们需要用一种动态的思维来看待人类的智力状态。如果用正确的、科学的方式来教育这些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对智力障碍孩子有效的方法也可以用来改善普通孩子的教育。比如,在胎教、早期教育领域所使用的方法,就是更多地训练孩子的感觉、知觉,帮助孩子通过动作促进思维,这种方法在智力障碍教育中被证明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同样适用于培养超常儿童。这种方法之所以具有通用性,就是因为它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遵循人的大脑神经发展进程,也遵循了人的发展阶段理论。

一般的孩子,在三岁之前的发展变化令人应接不暇,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天,快到大家都来不及注意,某个重要的功能发展阶段就过去了。而智力障碍孩子却可能会长期滞留在某个功能发展阶段,不断地重复某个奇怪的动作——其实,这个功能在正常婴幼儿身上很快就发展成熟。智力障碍孩子由于没能继续顺利发展下去,所以一直滞留在那个阶段。

由于家长没有经验,或者监护人忙不过来,普通孩子在某个阶段的训练不充分,导致了孩子“天生”就具备了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这些“不完美”不影响普通孩子的基本生活。但对智力障碍的孩子来说,由于先天生理上的不足,“不完美”就成了明显的“缺陷”,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造成生存困难。但是,在智力障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普通孩子身上看不清楚的细节。就像婴幼儿阶段的某个时期被做了一个极慢速放映处理一样,我们可以看清细节。对这些细节的准确把握,就是我们教育的入口。

美国学者赫莱伯威茨在《学校课程设计》( Designing the School Curriculum )一书中认为,课程设计包括三个要素:学习者的特征、社会目标与价值、知识和学科内容。所以本书第一章就学习者的特征进行论述。第二章介绍的是社会目标和价值,即我国对美术学科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这里我之所以使用普通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对照,是因为把特殊学生与普通儿童对比,才更能看清他们与普通学生虽然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也有着很大的共同点。这一点在对比相同智力年龄的普通孩子和智力障碍孩子时尤为明显,而这也是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希望的地方。第三章阐述的是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第四章讲的是具体的课程设计方法,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应用。第五章到第七章论述教学,包括了教学特点、原则、方法、手段,以及评价。第八章的内容是艺术治疗,之所以有这一章,并非是为了求全,而是因为艺术治疗的手段已经渗入美术教育,影响日益加大。智力障碍教育对艺术治疗的需求更为迫切,所以教师们有必要进行了解。 实际上,在前面各部分的论述中,很多都已经渗透了艺术治疗的内容,如重视媒材的选择使用、发展学生的触觉能力等,都是艺术治疗向普通教育渗透的主要方面。最后,我提供了一些自己的教学课例,供大家参考。系统的课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自行设计。我认为,从事培智教育的教师最好早点打消拿着一套教材教几年的念头。面对智力障碍学生间的巨大差异,任何固定的教材都无法面面俱到,教师只有学会自己设计课程才能保证教学能随机应变,适应学生。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人的帮助,最早是平莉老师帮我建构了整体框架,我用这个框架写出了最初的草稿。当时我并不满意,正巧遇上于佩懿老师来介绍艺术治疗,她迥异的授课方法及耐心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同时,我通过网络认识了黄小鱼童年美术馆的黄卫老师,他关于少儿美术课程体系方面无私的经验给了我很多启发。与朋友圈二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儿美术教师的交流碰撞,让我理清了思路,将本书写到了基本满意的程度。再往后,受益于生物心理学和教育神经学方面的知识,我终于有种把过去的所有经验、理论贯穿起来的感觉。虽然本书还有瑕疵,但它还是具备了在现阶段指导我们开展培智美术教学的价值。现在,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产生一些想法,就会发现过去的论述中有不少需要说明得更深入、透彻的地方。本书出版以后,我还会逐渐地修改、完善,也希望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能有更多的教师提供自己的教学案例,以启发新的教师。 pTtsY4HvOpZYgo2F04ymaOAAP8r8BOkaM5jOTnfdd2qf8LsWX1QfE1Cg47R/jBg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