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创生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环境。这个数字化环境在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赋予信息科技课程新的内涵。

为了适应信息科技教育的需要,受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委托,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结合中学信息科技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重新组织编者编写了本套“初中信息科技”教材。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相关内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有提及。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内容是以小学阶段所学内容为基础,同时兼顾了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套教材从信息科技课程的特点和内容出发,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为起点,以项目探究为主线,螺旋上升地设置学习内容。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完成项目探究,通过实践来学习和掌握科学原理,认知信息科技学科的特殊性。

本套教材根据重庆市中学信息科技课程开设情况,对课程要求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组合,分为互联网应用与创新1、互联网应用与创新2、物联网实践与探索、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跨学科主题五个模块,以方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模块进行教学。

本套教材既注重科学原理的讲授,又注重从实践应用出发。本教材每单元按七大板块(“项目案例”板块、“活动”板块、“知识链接”板块、“方法与工具”板块、“扩展阅读”板块、“思考与练习”板块和“成果交流与分享”板块)进行编排。

1.“项目案例”板块:主要对本单元项目做总体介绍和分解。

2.“活动”板块:总体项目的细分,提供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些实例。

3.“知识链接”板块:主要介绍相关的科学原理、科学概念等。

4.“方法与工具”板块:主要介绍与活动相关的硬、软件工具和技术方法。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以上四个板块进行教学。

5.“扩展阅读”板块: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

6.“思考与练习”板块:分为基础部分与提高部分,基础部分是学生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部分则是为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准备的扩展练习,从而实现分层次学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7.“成果交流与分享”板块:每单元项目探究的成果,提供分享、交流、评价的量表,同学们可由此评价他人作品,并检视自身项目探究成果的不足。

每个单元后面的“学习测评与反思”表,将帮助学生整理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找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回顾自己的学习表现,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

本册教材为“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模块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身边的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的基本特征,人工智能的实现方式,人工智能的伦理、安全与发展。通过对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应能识别身边的人工智能应用,理解人工智能与现实社会的联系;能列举人工智能的主要术语,了解人工智能的三大技术基础,知道目前常见的人工智能实现方式;知道人工智能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安全挑战,了解智慧社会及自主可控技术的地位。

本套教材由李晓平研究员和文俊浩教授策划并统稿,参加教材编写的老师有:卫小慧、马洁、向林、刘俊、刘勇、刘若玢、关奕飞、李崎颖、杨海、吴跃进、明正华、周志鹏、康妮、童行、谭逍、潘玉斌。本册由刘勇主编。

热忱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把使用本套教材时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建议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修订完善教材。

编者
2023年1月 idORVpHVHcmb2Mc76C5FUjVXEf8ogXgQaw9PluJ6YjCglHNI91oxg/16/eJbIVF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