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市值增长的影响因素

市值(市场价值,Market Value)对上市公司而言,是指一家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股份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总价值。市值不仅反映了上市公司当前的内在价值,也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未来价值的折现。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是上市公司市值的基础,上市公司的市值是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外在表现,代表着股东财富的多少。

所谓内在价值,又称为投资价值、公平价值或内涵价值等,是指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收益以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的现值,它强调的是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专业投资者在对企业债券、股票等进行投资时,通常会使用所评估出来的内在价值作为决策依据。

所谓市场价值,是指企业出售所能够取得的价格。当企业在市场上出售时,其买卖价格即为该企业的市场价值。市场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公司未来价值的当前折现。

例如,会畅通讯(300578)于2023年5月8日公告,控股股东北京会畅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实际控制人黄元元拟将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54,090,000股股份(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27.00%)转让给江苏新霖飞投资有限公司,本次交易的股份转让价格为19.47元/股,股份转让总价款共计人民币1,053,132,300元。该转让价格即会畅通讯该等股份在当时的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本质上是由内在价值所决定,只不过会受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而产生波动。在这里,我们做一个专门的界定,上市公司股票的单位市场价值即股票价格,即所谓“股价”,上市公司股本数与股价的乘积为市值。

对上市公司而言,市值或者股价 永远是一个波动的数值。

从长期角度看,市值取决于产业的大趋势与上市公司主动创造价值的能力。但是,市值或者股价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要上市公司不退市,它就处于“永续”波动状态。

从根本上说,市值或股价的波动永远是围绕着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行的,有时内在价值被低估并反映为股价的持续低迷,有时内在价值被高估,反映在股价上则是市盈率等相对估值指标高企,也即价格与内在价值偏离度过大,如图1-1所示。

图1-1 上市公司股价围绕着内在价值波动

上市公司需要厘清市值在“永续”波动中到底是被什么因素影响乃至左右着,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对此进行探讨。

一、市值影响因素金字塔模型

1.由两个市值公式分解市值影响因素

从中长期的维度来看,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估值之间存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这也构成了全球企业估值比较的基础。

在估值的方法上,虽然内生性估值方法(绝对估值方法)能够更好地评估企业的价值,但它基本无法直接体现股票市场上各种内外部影响因素对股价/市值波动的影响。因此,要探究股价/市值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及其机制,通过相对估值方法的计算逻辑进行分析是比较适宜的方式。其中,市盈率(PE)、市销率(PS)方法则是分别针对有盈利、未实现盈利两种企业利润状态最常用的方法。这里我们使用市盈率方法来分析市值波动的影响因素。

我们来看两个计算市值的公式:

市值=利润×市盈率

市值=股本数×股价

在上述公式中,可看出决定市值大小的有四个变量:利润、市盈率、股本数、股价。而在第二个公式中,股价=每股收益(EPS)×市盈率,每股收益是利润和股本数的商,因此本质上,股价变化对应的是市盈率变化,也就是说这两个公式其实是同一种方法的两种表达。

我们对上述市值公式的变量进行再分解,形成金字塔式的多层次影响因素体系,称为“市值影响因素金字塔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我们认为,利润、市盈率、股价这三个关键变量均受到外部、内部因素的影响,由此,我们首先把影响这三个变量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然后再梳理内外部影响因素有哪些,由此形成多层次的金字塔结构。事实上,它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值形成果因关系图,如图1-2所示。

图1-2 市值影响因素金字塔模型

2.从公式“市值=利润×市盈率”的角度分析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要想提高市值,有三种途径:

(1)增加利润——当市盈率不变时,每个业绩报告期(季度、半年、年)的利润如果不断增加,那么将会提高市值(在股本不变时直接表现为股价上涨);

(2)提高市盈率——当利润不变时,市盈率提高,即市场估值水平的提高,也将提升市值;

(3)增加利润的同时,提高市盈率水平——当一家公司处于盈利持续增长阶段,而市场又处于牛市时,投资者就会极其看好这家公司的未来前景,因此愿意给其更高的市盈率,乘数效应明显。

很显然,要想让市值获得乘数效应,第三种途径是最佳方式,即在极力增加利润的同时,如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市盈率,市值将可实现最大化的增长。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分析影响市值增长的利润、市盈率这两个因素背后的逻辑。

决定市值的第一个变量,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必然是利润,利润是一切市值的根源。一个企业的利润表现,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企业经营能力,包括商业模式选择、战略选择、组织能力、关键资源配置能力等,以及盈余管理策略。但同时也受制于宏观经济、行业周期、竞争对手行为等外部因素(见表1-1)。

表1-1 影响市值的利润、市盈率因素分解表

(续)

例如同样是养猪企业,牧原股份(002714)的盈利能力就比其他同行要强很多,在2021年全行业都在亏损的时候,它的扣非净利润仍高达67.85亿元,原因在于其建立起了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具成本优势的产业链一体化能力。但是,无论牧原股份的盈利能力有多强,它仍然抵挡不住所在养殖行业“猪周期”下行阶段对盈利的侵蚀,2022年一季度亏损额高达51.80亿元,2023年一季度亏损11.98亿元。

决定市值的第二个变量是市盈率,市盈率代表市场愿意给什么样的估值水平。一家上市公司市盈率的高低也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外部因素包括资本市场的波动与周期变化,也包括行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以及同行的市盈率水平等。

例如,熊市中市盈率普遍偏低,而牛市中市盈率普遍偏高。当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时,投资者普遍愿意给更高的市盈率,因为快速成长能够更快拉低高企的市盈率水平。

影响市盈率高低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价值传播策略与力度。当一个企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例如每年的利润增长超过50%,投资者有较好的成长预期,就愿意给更高的市盈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当年市盈率为50倍,公司下一年归母净利润预期增长100%,那么意味着市盈率将下降到25倍,投资者在进行股票买卖时是按照预期的25倍甚至30倍来做决策的,于是当前50倍甚至60倍的市盈率完全可以接受。

上市公司价值传播策略与力度对股票的市盈率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持续有利好消息传出,并且善于与投资者进行有效沟通的上市公司,能够被投资者更深入地了解、理解。在良好的预期下,投资者能接受相对更高的市盈率。

例如爱尔眼科(300015)由于其眼科业务连锁发展的独特性,过去10年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其增长几乎没有停止过(见图1-3),长期以来,投资者看好其成长性,而且该公司特别擅长与投资者沟通,维持了极高的市盈率(见图1-4),2018年1月以来,市盈率最低也在35倍以上,最高甚至超过200倍!

图1-3 爱尔眼科上市以来的净利润表现

图1-4 爱尔眼科2018年1月以来的市盈率(TTM)

3.从公式“市值=股本数×股价”的角度分析

在这个公式中,我们先来看股本数对市值的影响。股本数是不是影响市值的变量?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个公司的股本变动,主要包括股票的回购注销、定增、配股、送转等。

股票的回购注销会增加每股的净资产含量,但公司整体的资产账面价值并不会增多或减少,主要还是体现公司在特定时期对公司价值或未来成长的信心,进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股价的信心,最终刺激投资者的购买需求,而投资者在买入股票时可能会推动股价上涨。

定增和配股是以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发行新的股票筹集资金,此举增加了注册资本和净资产值,是否能增大市值,取决于投资者对募投项目是否能够带来超额利润的信心。股票市场行情不好又叠加公司利润下降时,股价跌破定增价的情形比比皆是。

股票的送转属于公司的股本扩张,主要由公司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考虑是否需要扩大注册资本,该动作不会对公司的价值带来直接的影响,相当于把一张大饼分成两份,而总价值量并没有变化。

如果在过去市场喜欢“高送转”题材的时代,股本转增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变量。举个例子:某公司股本数为1亿股,2022年实施10股转增10股的股本扩张计划,转增前股价是50元,总市值为50亿元。转增方案实施后股本变为2亿股,除权后股价变成25元,总市值并未发生变化。但投资者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纷纷买入公司股票,于是公司股价又由25元上涨到50元,公司的市值变成了100亿元,股价实现了所谓的“填权”。

在中国A股市场,过去多年,由于投资者的不成熟,上市公司的“高送转”成为一个常被资金拿来炒作的大题材。当一家公司被认为具有高送转的可能时,往往在年报或半年报公布前会被资金炒作一番,极大地推升公司的市值。更有甚者,个别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外部资金密谋合作,以非常隐蔽的方式相互配合,推高股价,达到高位套现的目的。在投资者日趋成熟的今天,高送转行为对股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

我们再来看股价的变动对市值是如何产生影响的。由于股本的扩张只是某一天开盘那个时点上的股份数量变化,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固定的值,所以它不是影响市值的变量。从这个角度说,股价是影响市值的唯一变量。

在股票市场上,股价的波动是由资金方买卖股票直接推动的,因此,理论上只要有足够多的资金,就可以完全不考虑股票的基本面等支撑因素,利用资金优势连续买入股票而把股价推上去。

利用资金优势直接在股票市场推高股价,是做大市值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但是,不要忘了,股价=每股收益×市盈率,如果没有盈利的支撑,也没有确定的未来成长性预期,炒作股价就只能使市盈率奇高,这样炒作起来的股价只会是空中楼阁、水中泡沫,如何涨起来还将如何跌下去。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股价的涨跌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例如在某个时段,市场炒作风格与上市公司业务的题材属性刚好匹配,股票被炒作资金锚定,资金疯狂涌入炒作股价,于是上市公司市值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增长。2022年第二季度市场对中通客车的炒作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2022年4月底前,中通客车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山东地方国资控股的客车制造企业,很长时间市值都在40亿元以下,其股票甚至可以被归入“垃圾股”行列。然而,2022年5月中旬开始,中通客车股票开始了一段“乌鸡变凤凰”的市值大涨之旅,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股价涨了4倍多,股价由5月5日的4.35元(收盘价)上涨到7月19日的22.89元(收盘价),对应市值也由25.79亿元增长到135.71亿元(市值走势参见图1-5)。持有1.1239亿股的股东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本着“见好就收”的思维,趁股价高企时顺势减持了1778.7万股,减持均价在22元以上,可谓赚了个“盆满钵满”。

图1-5 中通客车2022年市值走势

2023年上半年市场对AIGC题材的关注导致相关个股大幅上涨也是市场炒作的典型现象,例如昆仑万维(300418)股价从2023年1月的不到15元被炒到了5月的最高价70.66元。

股价的波动受内外部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的影响因素如表1-2所示。

表1-2 影响市值的股本数、股价因素分解表

(续)

上市公司管理层应明白股票市场的一个“真理”:所有的股价上涨都是由资金推动的,资金推高股价必然有其背后的缘由,是天时(市场环境因素)、地利(公司因素)、人和(市场资金因素)等各方面因素共振的结果。

总结而言,市值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内部两部分。外部因素,特别是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市场波动等对企业而言属于客观因素,只能辨识,因势利导并善加利用。例如在股市低迷、价值被低估时,上市公司可进行回购或大股东增持公司股票,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在股市行情高涨时进行减持,可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在内部影响因素方面,根本还在于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经营管理层把公司经营好,使公司获得高质量的快速增长,实现持续的价值创造,唯有如此,市值的增长才具有可持续性。

二、利润为市值之“母”

把利润称为市值之“母”,毫不为过,因为在相对估值法中,利润是估值的根本要素,没有利润,上市公司的市值无从谈起。利润对市值的根本性决定作用,我们从前述两个公式已经能够很明确看出,接下来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分析(参见图1-6)。

市值=利润×市盈率

股价=每股收益×市盈率

图1-6 利润对市值、股价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在上述公式中,每股收益=利润÷股本数,每股收益为利润的单位表达,本质上两者是一回事。很清楚,无论市值还是股价,利润都是其本源性影响因素。

市盈率也是影响市值和股价的变量,但如果没有利润的增长,就很难获得持续性的高市盈率。

虽然有人会说,很多企业没有利润,市值不是也很高吗?是的,上市公司中存在大量未实现盈利的企业,而且有些市值还很高,例如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中国电商龙头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过去多年没有实现盈利,但不影响其拥有万亿、千亿美元的市值,因为投资者对它们使用的是诸如市销率等估值方法。在用市销率评估市值时,公式如下:

市值=销售收入×市销率

股价=每股销售收入×市销率

这两个公式表达的内涵是,在行业发展周期的早期阶段,要想取得更高的市值或股价,应该尽快实现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并由此获得更有力的市场竞争地位,以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利润。在“赢家通吃”的互联网行业尤其如此。

我们还可以从公式“利润=营业收入-成本”的角度来理解。决定利润的关键变量是营业收入和成本。在这个利润恒等式中,当成本相对固定时,营业收入的增长会带来利润的增长;当营业收入相对稳定时,成本的节约也会带来利润的增长。要想取得更大的利润,首先是“开源”,即提高营业收入;然后才是“节流”,即降低成本。在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市场集中度还不高的情形下,提高营业收入,赢得更高的市场地位是每一个企业的首要战略任务。

三、走出市值管理的误区

2021年9月24日,证监会在通报有关案件调查进展、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市值管理的根本宗旨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应当切实提高合规意识,守法经营,合规运作,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运用资本市场工具合理提升公司经营治理水平,坚决抵制“伪市值管理”。监管部门的这一番话道出了市值管理的真正本质,也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工作指导。

1.有效市值管理的好处

市值是果,利润与市盈率是因。

市值管理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实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为根本支撑,遵循资本市场运作规律,以价值增长战略为导向,推动产业发展与资本支持良性互动的价值增值,最终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系统管理行为。

市值管理的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通过有效的市值管理带来的市值增长,将直接体现为股东财富的增加,这是市值管理的最大意义所在。

市值增长,当股本不变时,意味着股价的上涨,它给上市公司自身的经营与发展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高市值有利于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高市值意味着高溢价,投资者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认购较少的股份,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增发或配股)时就可以用较少的股本扩张数量获得较多的增量资金,从而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

其次,高市值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营销能力。高市值意味着公司的基本面得到投资者的认同,可以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使公司在经营时提高谈判地位和议价能力,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营销能力,从而获得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市值理性增长的基础上,股价增长与品牌价值提升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拉动的关系。在消费品市场上,上市公司出色的股价表现也会改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增强品牌向心力,并为消费者带来愉悦的购物体验。

再次,高市值有利于降低公司的并购成本。上市公司利用股票而非现金作为并购的支付手段在成熟市场已经广泛流行,高市值意味着高股价,上市公司将用较少的增量股份(向并购标的的股东增发股票)获得并购标的,从而使并购完成后的每股收益上升,成功的并购又反过来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上市公司原股本1亿股,净利润10,000万元,则对应每股收益为1元;股价20元,对应市盈率则为20。该公司拟收购一家净资产为1亿元、净利润为2,000万元的企业,如果标的作价2亿元,上市公司在市盈率为20时实施收购,则需发行1,000万股,收购后上市公司股本数变为1.1亿股,每股收益为1.091元;如果上市公司当前的市盈率提高到40,则它只需发行500万股,收购后股本为1.05亿股,每股收益为1.143元,对比收购前每股收益增加了0.143元。

最后,有效的市值管理除了可给股东和上市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能推动上市公司建立一套强有力的运营管理机制。第一,市值管理使组织内每位员工的行动与价值创造和股东目标保持一致;第二,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是一种理念,促使上市公司能够在公司所有层面上对价值进行科学的管理,从公司的产品、服务到企业间的并购重组,从投资资本到人力资本,引导上市公司全面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三,市值管理也是一套规划和实施程序,它按照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制订并执行战略规划;第四,市值管理也是一系列工具,它能使我们了解什么能够创造企业价值,什么可能会损害企业价值。

2.市值管理的误区

股票所蕴含的巨大利益让有些资本玩家在二级市场上借市值管理之名,行股价操纵之实,牟取不法利益。坚守合法性边界,杜绝违法、违规行为是市值管理工作的正道。

市值管理的误区,从认知到行为,可分为认知误区、理念误区、行为误区三种情形,对应的解释如表1-3所示。

表1-3 市值管理的误区

认知误区相对容易解决,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认知,建立起完整的市值管理认知体系,但理念误区就不那么容易改变,因为这涉及一个人的价值观问题。

有一位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曾经对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公司管理团队要像爱护眼珠子一样爱护公司,只有这样才能始终走在正道上。”这位董事长是真正的明白人,拥有正确的市值管理价值观。事实上,该实际控制人所领导的公司也正因为拥有良好的价值观,而一直走在稳健发展的道路上,经营规模三年翻一番,市值一年上一个台阶。

3.市值管理的合法性边界

市值管理的合法性边界到底在哪里?2021年9月24日,在证监会新闻发布会(见图1-7)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讲话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答案。这个讲话为市值管理设立了“三条红线”,规定了具体所应遵守的“三项原则”,明确了市值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根本宗旨。

图1-7 证监会官网2021年9月24日新闻发布会信息披露截图

2021年9月24日,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高莉主持,上市部副主任郭瑞明出席,发布了1项内容:证监会会同公安机关查获多起操纵市场重大案件,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近期,市场各方对以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市场之实等违法违规行为较为关注。请问如何理解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合法性边界?

答:以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之实,借“伪市值管理”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严重破坏资本市场公平秩序,严重干扰资本市场功能发挥,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上市公司质量提高,是证监会长期以来严厉打击的重点。市场各方应当对市值管理形成正确认识,依法合规的市值管理与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之间存在清晰的边界和本质的区别。正确把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合法性边界,应当严守“三条红线”和“三项原则”。

“三条红线”:一是严禁操控上市公司信息,不得控制信息披露节奏,不得选择性信息披露、虚假信息披露,欺骗投资者;二是严禁进行内幕交易或操纵股价,牟取非法利益,扰乱资本市场“三公”秩序;三是严禁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及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三项原则”:一是主体适格。市值管理的主体必须是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依法准许的适格主体,除法律法规明确授权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监高等其他主体不得以自身名义实施市值管理。二是账户实名。直接进行证券交易的账户必须是上市公司或者依法准许的其他主体的实名账户。三是披露充分。必须按照现行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不得操控信息,不得有抽屉协议。

市值管理的根本宗旨是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应当切实增强合规意识,守法经营,合规运作,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运用资本市场工具合理提升公司经营治理水平,坚决抵制“伪市值管理”。

问:下一步在打击以市值管理为名行操纵市场之实等违法违规行为方面,证监会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答:下一步,证监会将全面贯彻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构建全方位监控、高效率查办、多部门协作、立体式追责的综合执法体系,依法从严打击以市值管理为名行操纵市场之实等违法违规行为。

一方面,坚持“零容忍”方针,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账户联动、异常交易,重拳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行刑衔接,强化执法威慑。另一方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相关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有效性,积极为上市公司创造有利于长期价值提升的政策环境。

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网站。

【案例】

新美星实际控制人因操纵股价被罚

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6月28日由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主营业务为液态食品包装机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该公司于2016年4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2023年5月,新美星实际控制人操纵股价遭罚近亿元的新闻屡屡登上热搜,持续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

事情的起因是,2023年4月13日,证监会网站公布了对何德平等5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27号)(见图1-8),但新美星并没有及时予以公告。新美星于5月16日,因仍未披露其实际控制人受证监会处罚事项,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之后,新美星于5月23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了相关行政处罚决定书。

图1-8 对新美星实际控制人何德平等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网页截图

证监会的处罚决定书显示,时任新美星董事长何德平和其配偶黄秀芳提供资金,委托蒋维对新美星进行“市值管理”,维持、抬高公司股价,以便后续自己减持获利。蒋维跟毛明土、李传武合谋,控制35个证券账户,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连续集中交易新美星股票,影响股价,合计盈利约4,783.56万元。

证监会表示:本案为多个主体参与、多个环节实施、环环相扣、锁链式的上下游衔接、合作,共同完成的操纵行为。在案证据可以证明,何德平、黄秀芳向蒋维提供资金作为保证金,委托其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影响新美星股价,蒋维会向黄秀芳反馈交易情况;何德平知悉并参与了本案行为;上述行为的实质是操纵股价,并非合法理财。在案证据可以证明,蒋维、毛明土、李传武有共同影响新美星股价的意图和目标,共同商议、谋划操盘、拉抬股价,并且采取了联合影响股价的行动,属于共同操纵行为。

证监会认为:何德平、黄秀芳、蒋维、毛明土、李传武违反了2005年《证券法》第七十七条第一项规定,构成2005年《证券法》第二百零三条所述的操纵证券市场行为。

根据2005年《证券法》规定,证监会决定:就操纵证券市场行为,对何德平、黄秀芳、蒋维、毛明土、李传武没收违法所得约4,783.56万元,并处以约4,783.56万元罚款,其中,对何德平、黄秀芳罚款约2,391.78万元,对蒋维罚款约1,195.89万元,对毛明土、李传武分别罚款约597.94万元。就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对何德平给予警告,并处以40万元罚款。

虽然相关人员提出了陈述意见,但证监会对其主要陈述意见不予采纳。 2NZoBXZ0TW1y5wY1N/1DwDh0XI/Y6OMNB/jxrbGZQGZihjls1sLmHZn2JJC/GM2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