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价值投资总是被嘲笑

价值投资作为投资界的一个“小物种”,屡屡被市场上的人们所嘲笑,特别是股市处于熊市时,更容易被人们拿出来“鞭尸三百”,如果不这样做,似乎不足以解除他们的心中之恨。原因何在呢?我分析大致有以下三点。

价值投资本身就是多元的

自20世纪30年代,由格雷厄姆开创的价值投资横空出世以来,经过不断的繁衍生息,在价值投资这个家族里面,也衍化出多元化的投资流派、投资风格。比如,有格雷厄姆派,有费雪派,有巴菲特、芒格派,等等,它们虽然同属一个家族,但在方法论上有着一些差异。比如,有的是理性地追求股权资产之间的差价,并将其作为收益最大化的手段,并乐此不疲地换取不同的投资标的;有的则从内心将公司视为自己家生意的一部分,进行长期持有,甚至是想一辈子持有。可以说,这些做法多属于“术”上的不同,但是由于理解上的不同,以及投资标的不同,进而会出现个性化的理解与操作行为。这本属正常,然而在这个家族内部却常有争论,甚至互有攻讦,更何况在这个家族之外呢?

这里还是举例说明,前几年有这样的茅台投资者,在股价为100元/股、200元/股时买入,然后在股价达到700元/股、800元/股时卖出,他们是不是价值投资呢?当然,不能否认他们是做价值投资,因为按照他们的估值的“锚”,那时的茅台股价被“高估”了。

但是,有这样一位投资者“ZZ贵州茅台价值投资之道”(网名),即在茅台上市的早期,以32元/股的价格全仓买入,然后一直持有至今天。当然,其中是经受住了几次大的“磨难”:一是买入后即下跌50%左右;二是2007年市盈率高达100多倍之时也没有卖出,反而是分红后继续买入,然后是经历60%以上的下跌;三是2012—2013年,2021—2024年,股价又经历了几次50%左右的下跌。无论是大跌,还是一时高估,他就是坚定地长期持有,这种不离不弃,是不是价值投资呢?

如果按一般价值投资的标准来衡量,在2007年市盈率高达100多倍时,应该是要卖出的,至少不应该再买入,再买入显然称不上“价值投资”,因为当时的股价已经不具备安全边际了。但是这位投资者就是如此这般地长期“拴”在茅台这一家企业上,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而那些在市场上“跑来跑去”的价值投资者,这些年又有多少人能够胜过其收益呢?

后复权计算:茅台2001年8月27日上市开盘价为34.51元/股,至2024年年底收盘价为8 837.58元/股(前复权的收盘价为1 524元/股),23年多的时间上涨255倍,年复合收益率为27.27%。

请问:市场上究竟有多少价值投资者能够超过这位投资者的收益呢?回答是显而易见的,绝大多数人不可能。

当然,由于A股市场一向波动巨大等不成熟原因,反而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如我近些年接触的一些价值投资者,他们近10年年复合收益率可以达到20%以上,但放到整个市场上看,这一定是少数投资者;如果再放长时间周期看,长期保持这个收益水平的更会是极少数投资者。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这个例子不过是幸存者偏差。

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反而从这位投资者身上,从茅台这样的中国好资产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价值投资者的身影。相较于人家,我们不过是始终没有“明白”过来而已!

综上所述,100元/股、200元/股买入茅台,然后700元/股、800元/股卖出,不能否认是价值投资;而那位一直不离不弃的投资者,也是价值投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更“牛”的价值投资,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悟不透、做不到的价值投资,只不过,这种类型的投资者更像是这个“小物种”中的“稀有物种”罢了!

价值投资者常常容易被“闷”在市场之中

与趋势投资者的快速撤离不同(哪怕他们最后是缺胳膊少腿地撤离),价值投资者常常显得有些“木讷”,因为他们总是号称做企业的分析师,不做市场的分析师,所以,如果不是巨大的市场泡沫,长期价值投资者往往是不离场的。比如,2023—2024年“9·24”行情逆转之前的这轮熊市,很多价值投资者就被“闷”在市场里,而那些已经跑出去,甚至“伤掉”胳膊、“伤掉”腿而跑出去的趋势投资者,自然不免就要对价值投资者嘲笑一番。

比如,我印象极深的一件事儿就是,茅台股价向下调整之时,一位网友对“套”在茅台里的投资者,曾如此点评:这些价值投资者被“闷”在里面,就好像那些螃蟹在锅里被煮熟了,还要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壳子红。于是,网上一片点赞声!

所以,这些“木讷”的价值投资者,时不时地被那些聪明的趋势投资者嘲笑一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当然,拉长时间看,比如从一个人的整个投资生命周期来衡量,投资并不是比谁跑得快,反而是比谁活得更久,活得更稳健,活得更滋润。

当然,有充足的数据证明,这些“木讷”的价值投资者反而多能跑完投资“马拉松”的全程,并成为最后的微笑者。

一些投机者非要披上价值投资的外衣

其实投机也好,投资也罢,只要在股市里能够分得一杯羹,即可以视为胜利者,这也无关道德,无关名声。而且投机可能更契合我们贪婪、喜欢走捷径、喜欢不劳而获的本性,所以这个市场上永远有大量的投机者存在,否则,市场上若只剩下价值投资者,那可就真的是死水一潭了。

但不知为什么有很多投机者明明是在搞投机,却非要给自己披上一套“价值投资”的外衣,似乎不如此,不足以显示自己“漂亮”似的。是为名,或为利,还是为营销?不得而知。

当然,还有一种投机者,明明是搞投机,还自认为是在做“价值投资”,甚至声称要将巴菲特与索罗斯结合在一起。

当然,普通投资者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不争论,我们可以仰望星空,更重要的是埋头实干。而且投资的时间越长,越会感觉它事关金钱,又不完全事关金钱。特别是当它成为自己的一种投资方式、生活方式,并乐在其中的时候,其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更是不足与外人道也。

一如国内著名的投资者任俊杰先生所言,他多年来仅抱牢几棵大树(茅台等少数几家优秀上市公司),他称自己为“巴式”投资、快乐投资。

这境界,神往也! MatCQbB/KotR1LLzReRelOPgvQWq18iZbeC7mvJxaWviIgjZyBX6MoQHomPnp/r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