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上流行着一句话:宁可错过不可做错,这话大抵是对的。因为,在股票市场上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如果事后证明多亏自己没有“下手”而规避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会十分庆幸当初的聪明选择。
但是有些话需要细琢磨、深琢磨。《诗经》不就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吗,如果“使劲”琢磨一下,这句话有时还真得打点折扣。如果自己始终“不思悔改”,总是持续不断地犯下“过失的错误”呢?
投资有时需要不断品读“宝典”。当我重新品读《穷查理宝典》时,突然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与顿悟。芒格在谈到“错误”时说:
伯克希尔-哈撒韦历史上最严重的错误是坐失良机的错误。我们看到了许多好机会,却没有采取行动。这些是巨大的错误——我们为此损失了几十亿美元。到现在还在不断犯这样的错误。我们正在改善这个缺陷,但还没有完全摆脱它。
这样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什么也不做,巴菲特称之为“吸吸我的大拇指”;另一类是,有些股票本来应该买很多,但只买了一点儿。
在差点儿犯下没有购买喜诗糖果的大错之后(如果喜诗糖果当时再多要10万美元,巴菲特说再多要1万美元,我们就会走开——我们那时是那么蠢),我们又犯了很多次相同的错误。很显然,我们吸取教训很慢。这些机会成本并没有反映在财务报表上,但让我们失去了几十亿美元。
由于坐失良机的错误(是无形的),绝大多数人并不会注意它们。我们会主动说出我们犯下哪些坐失良机的错误——就像我们刚才所做的那样
。
“使劲”琢磨一下,投资大师说的在理儿不在理儿呢?应该说真的是在理儿,完全在理儿!
回顾我们的现实人生,在重要的十字路口如何做出选择,确实关系着自己一生的命运。比如,很多上年纪的人回忆过往,常会感叹当初在面临重大机遇时,如果一脚迈出去,或许后来的人生就会是另一番风景了。想想看,如果马云当初不辞职下海,仍然舒舒服服地当英语老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和阿里巴巴吗?如果董明珠当初不南下珠海打工,还会有后来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吗?这些企业家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重大选择的关口如何决策,对于整个人生太重要了,这一点,估计是没有人会有异议的。
但是在股票市场呢?人们似乎就容易忘记这一点,因为股票市场上的机会貌似很多,甚至差不多天天有机会让我们选择。正是由于机会“较多”,就容易让人们不知珍惜,恰如芒格所说的,“由于坐失良机的错误(是无形的),绝大多数人并不会注意到它们”。
以我本人为例,回想起我投资的早期,曾有8年左右的时间研究K线图,搞所谓的技术投资,然而终究是碌碌无为,白白耽误了多年的大好时光,回想起这一点,我内心就总是“悔不该”,嫌自己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其中有一个刻骨铭心的例子,就是在2001—2005年那5年漫漫熊市之中,股价跌得我“肉疼”,实在熬不下去了,就将持有的广州药业(后来的白云山)割肉了,记忆中是2004年7月27日,现在再看,当时卖出价为5.13元/股,而截至2024年年底收盘价为43.42元/股(后复权),20年的时间上涨746.39%,如果长期持有,年复合收益率达11.27%。而且白云山这家公司,其长期收益率在整个A股市场,还算是比较平庸的。但这个例子带给我的“刺激”和启迪是很大的,也让我一直记忆犹新。
我们每名投资者,是不是都可以列举出一些这样让自己“悔不该”的例子呢?我相信,一定会的。
巴菲特有个著名的“卡片打洞”理论,这是他在1992年的股东大会上向股东提出的。
在与商学院的学生交谈时,我总是说,当他们离开学校后,可以做一张印有20个圆圈的卡片。每当他们做出一个投资决策,就在上面打一个洞。那些打洞较少的人将会变得富有。原因在于,如果你为大的想法而节省的话,你永远不会打光所有的20个洞。
巴菲特的“卡片打洞”理论告诉我们,既然我们入了股票投资这一行,就应当善于从改变自己人生财富命运的高度去考虑、去决策,不然,若干年过后,如果发现自己仍然是在平庸地踏步,仍然是在股市之中频繁进进出出,这种人生的机会成本真是太高了!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与其这样蹉跎岁月,何不尝试着让自己改变一下呢?
《奥马哈之雾》的作者之一任俊杰先生,曾发表一篇帖子,对我们的投资颇有启发,抄录于此:
荒岛居民将常年接受一项自我挑战:如果被迫滞留在一荒岛上10年,我会持有什么股票?
一、岛民条件(对个人特质的自我检视)
1.不够聪明:自认智商处于一般水平;
2.不够贪心:长期目标收益率大致在12%;
3.不够专注: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时间关注股市;
4.不够勤奋:生活较为丰富,不想把太多的时间留给股市。
二、其他条件
1.有一定的投资素养并信奉买入并持有的操作策略;
2.荒岛股票市值在可投资金融资产中的占比不低于50%。
三、荒岛股票(个人建议)
1.走出去:产品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走进去:公司在各主要竞争要素上具有优势;
3.走下去:公司在关键竞争要素上具有可识别的核心能力;
4.走上去:公司具有价值创新能力,或已经或正在或有望开辟蓝海事业。
入选公司应最少符合上述标准中的两个(你也可以自定或增加标准,但需有足够的说服力)。
四、想干点啥
1.让炒股炒成股东的人有地方聚一聚;
2.过滤话题,少聊些与此无关的东西;
3.快乐投资并大幅度降低股票换手率。
哈哈,这篇帖子太有意思,太值得玩味啦,幽默、诙谐之中透着投资的大智慧!
其实无论是巴菲特的“卡片打洞”理论,还是这篇帖子的“荒岛挑战论”,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假如你真的成了“荒岛岛民”又会做什么投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