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与年轻的投资者接触,他们多反映自己目前缺少投资的本金。确实,现在的年轻人一结婚,大多面临着房贷压力,以及以后孩子上学教育等方面的财务压力,所以本金少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但本金少是不是就不能投资,或者非要等本金多了再投资呢?
我倒不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层思维,而投资是需要“第二层思维”的。
我们且算一笔账,假如年轻的父母在孩子出生时便给孩子建立一个5万元的投资储蓄账户,并持有到孩子60岁退休,且其间只买不卖,会是什么结果呢?
➡ 5万元本金,年复利增长15%,60年后会是多少呢?2.19亿元!——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个数!
➡ 5万元本金,年复利增长14%,60年后会是多少呢?1.30亿元。——这个数无疑对我们绝大部分人来讲,也是个天文数字!
➡ 5万元本金,年复利增长13%,60年后会是多少呢?7 650万元。
➡ 5万元本金,年复利增长12%,60年后会是多少呢?4 488万元。
➡ 5万元本金,年复利增长11%,60年后会是多少呢?2 620万元。
➡ 5万元本金,年复利增长10%,60年后会是多少呢?1 522万元。
这就是时间和复利的力量!
巴菲特说,滚雪球要有湿湿的雪和长长的坡,哪怕开始这个湿湿的“雪”很小(仅5万元的本金),只要“坡”够长(时间足够长),也是完全可以滚大的。而且对很多年轻人来讲,慢慢攒到5万元的本金难度也并不是太大,并且随着自己生活富裕,现金流多起来,还是可以增加本金的,其中关键还在于自己对时间与复利的认知。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定的投资素养,可以建立一个由几家超级明星公司组成的“挪亚方舟”组合,如我就为两个外孙女建立了她们上大学的“绝代双骄”账户(在“悟道篇”会谈及),目前组合为茅台+片仔癀+东阿阿胶+消费类ETF指数基金。
如果你没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投资,没有经过必要的投资训练怎么办呢?
如实说,对没有必要的投资素养的普通投资者来讲,保持几十年的百分之十几的复利增长,是个注定难以完成的任务,其实就是对于专业的投资者,如果能够在60年之内实现12%~15%的复利增长,也是世界大师级的投资水平了。
但是,我们有没有办法让自己的财富“雪球”滚起来呢?
有的,这就是投资于指数基金。作为投资大师的巴菲特从来不向众人推荐个股,但他曾不止一次向普通投资者推荐指数基金(标普500指数基金)。
那么,投资A股的指数基金结果究竟如何呢?
且以我长期观察的两只ETF指数基金为例(除了定投沪深300、中证A500、红利指数基金,还可以考虑定投专业指数基金,如消费类、医药类,历史证明,消费和医药行业往往是长期大牛股的集中营):
➡ 消费ETF(159928):2013年8月23日,开盘价为0.999元(后复权,下同),至2024年年底收盘价为3.268元,11年年复合收益率为11.38%,这已经跑赢市场上大多数忙着“跑进跑出”的普通投资者了。在2024年年底这个时间节点,该指数的成分股平均估值处于10年来的低位,随着将来行情的反转和消费的复苏,未来其收益率还有望提高。
➡ 酒ETF(512690):2019年5月6日,开盘价为0.944元(后复权,下同),至2024年年底收盘价为1.582元,近5年年复合收益率为10.88%。该ETF基金成立时间较短,其最大特点是覆盖了国内主要的头部酒企(包括啤酒头部企业),且正赶上近几年酒类周期的向上反转和下行,所以收益有些大起大落。随着将来行情的反转和未来酒类行业周期的上行,有望取得超预期的收益。
所以,股市里并不缺少“躺赢”的“财富密码”,关键是自己的认知能否达到这个境界!
当然,在未来几十年的岁月里,你还不知道要经历多少“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不知要经历多少牛熊转换,你持有的市值也极可能会经历数次腰斩,或者短期不仅不上涨,反而会下跌。换句话说,最终的“辉煌”一定是用“苦难”的过程来铸就的,其实这也符合生活的辩证法,即世界上的任何成功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搞定的。
芒格说:“如果既能理解复利的威力,又能理解获得复利的艰难,就等于抓住了理解许多事情的精髓。”
此言不谬矣!
那么,你究竟是否愿意开始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财富之旅呢?
其实我本人早已开启“慢慢变富”的财富之旅。我家三代人,即我与爱人的主账户、女儿账户、两个外孙女的账户早已走在这样的复利之路上,而且从具体的实践看,截至目前的效果还不错,甚至是超出预期的。
在此说明:
1.孩子不到18周岁是不能开股市账户的,所以要想给孩子建立账户,用家长的账户替代即可。
2.以上提到的两只ETF指数基金并不作为推荐的具体标的(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圈配置不同的ETF指数基金组合,并且对小资金的投资者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坚持长期定投),这里仅用于说明我文中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