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完全看走眼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位投资者在股市上建立了一个适度分散的组合(如5~10只股票),以5年、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完全看走眼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这种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特别是处在投资的早期,但如果我们经过若干年的实践磨炼,阅读许多经典投资书籍之后,这种概率有多大呢?

依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概率是越来越小的,甚至可以说,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与实践,你完全看走眼,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或许你会说,我对财务分析不太精通,其实这一点儿也不难,因为我们选择那些财务简单,甚至不需要太细读年报的公司就可以了。投资并不是越来越有难度的挑战,恰恰相反,需要的是不断地降低自己的难度,更何况财务上不懂的东西,还可以不断学习,而这种“术”上的东西是不难学会的。

或许你会说,我对估值还经常拿捏不准,其实这也没关系,因为只要我们不买太高估的股票,在一个差不多的区间买入就可以了,但要选择优秀企业。

或许你会说,我对选股常常把握不准,其实这个所谓的难度也并非没办法解决,比如,你只要在消费、医药领域选择几个龙头品种建仓,并且随着本金的不断增加,趁其阶段性调整之时买入就可以了。

这一点,也有我公开分享的女儿账户为证,哪怕其间有一两只不成功的股票,但是只要组合中有一两只成功的股票,就足以获得令我们满意的收益了。更何况,随着我们认知的不断深入,还可以不断对组合进行优化,进而能有获取更高收益的可能。

但是为什么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有太多的人不能成功呢?

我看主要原因还在于很多人缺少那种淡定持有的耐心,他们常常因为一点点风浪就按捺不住、疑神疑鬼,或频繁地在不同交易标的之间“跑来跑去”,结果几年下来的收获就是一个“悔”字!

耐心这东西在股市上说有多重要就有多重要,如何让自己保持这种十足的耐心呢?

说起来不外乎还是以下几条老生常谈。但老生常谈,在我看来也必须常谈,唯有常谈,才会不断让自己头脑中产生那种“强大的模型”。

要有一个正确的投资思想作指导

投资思想,说到底与每个人的投资哲学有关,而说到投资哲学这东西,有时会让我们感觉有点玄妙,所以,我这里干脆就讲投资思想。

我们常说,思想支配行动,确实如此。因为,你想获取30%的年复合收益率,与想获取15%的年复合收益率,其“行动”自然是大不相同的。实际上,在股市待久的人都明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能获取12%~15%的年复合收益率就很令人满意了,而且投资时间越长,随着复利效应的增加,有时自己都会对这种复利效应感到惊诧,甚至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为什么还有人对实现这个“较低”的目标仍然感到不满足呢?说到底,他们还是不想慢慢变富,从骨子里不想通过复利的效应达到财务健康、财务自由的目标。

是的,我的经验告诉我,只要适时调低自己的收益目标,我们便可以安静下来,进而让自己变得不急不躁,相反,由于自己的预期目标本来就不高,一旦收益超出了这个目标,还能让自己更开心。

所以,首要的股市投资思想应该是调低自己的收入预期,如此,我们便可以沉下心来,保持足够的耐心。

把学习作为自己持久的推动力

据我观察,优秀的投资者几乎没有不酷爱学习的,甚至可以说,他们个个都可以称得上是饱学之士,诸如学习经济、历史、哲学、文学、财务、心理学等等。也正是因为持久不断的学习,才让这些优秀的投资者头脑中产生了一个“强大的模型”,而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模型”,才让这些优秀的投资者屏蔽掉很多噪声与干扰,进而保持一种难以撼动的专注力。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即我们都是从学校中走出来的,但是若干年以后,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即便是同班同学其差异之大有时也会让彼此不再有共同的语言。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巨大的差异呢?原因就在于我们是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工作,会导致大家不再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其间有的同学可能放弃了学习,有的同学则会长时间保持从不厌倦的学习。也就是说,若干年以后,大家不仅仅是容颜有了改变,更为主要的是彼此大脑那个“强大的模型”有了巨大的差异。

所以说,要想取得长期的投资成功,我们就要永远保持这种持久不断的学习,进而让自己拥有区别于常人的头脑模型。在我看来,这才是投资者的根本大计。

说到这里,一个观点还有必要进行一下更正。我们做投资时看的多是西方投资大师所著书籍,其中有不少投资大师都是从人类进化的角度、人性的角度来分析投资成败的。比如,有的说投资需要投资者天生具备一种性情,似乎这种性情是与生俱来的,是由自己的基因决定的。但是果真如此吗?

我看未必,至少我们应该有一定的质疑精神。固然我们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的禀赋存在差异,但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就是说,我们的价值观是可以不断改造与进化的,而在这个方面是有着无数的成功事例可以证明的。而投资的价值观,毫无疑问,又是在投资中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的,但投资的价值观是人与生俱来的吗?显然不是的。

所以,我们学习西方大师的投资理论,贵在学习其思想精髓,切不能对每句话照抄照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思想来实际运用。换句话说,“性情不够,后天凑”,我认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养成长期运动的习惯

这事儿似乎与投资关联不大,但事实上恰恰相反,甚至可以说关系大焉。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熵增的过程,想延迟这个过程,就必须让自己养成长期运动的习惯。前几年新冠疫情流行期间,我们看到年过八旬的钟南山院士仍战斗在抗疫一线,体格健硕,这是他长期坚持锻炼的结果,这一点也着实让人羡慕,更是我们投资者学习的榜样。

有人说,你运动与不运动,一两个月差距不大,一两年差距也可能不明显,但是,十年过后,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健康差别,确实如此。

我们做投资的,长期而言是依靠“两个复利”来吃饭的,一个是知识的复利,一个是财富的复利(且这两个复利有叠加效应)。所谓滚雪球,需要有长长的坡,自然长寿这个“坡”越长,最终会对“两个复利”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长寿这个“坡”,同样也需要“先天不够,后天凑”。而这个“后天凑”,就是坚持不间断的运动,这种坚持不仅让我们有更为强健的体魄,很重要的一点,还可以锻炼我们耐心的品质。

总之,人生到了某个年龄阶段,是需要不断做减法的,但唯有读书与运动不可辜负! Jt408Sx3shiK0pW5/unQoMH96tNvj9Kub/dOg0VA2/NP6crjkjRabx8hs0VhZTI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