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股票市场上究竟是立足于赚优秀企业成长的钱,还是立足于赚市场先生的钱,这是投资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厘清这一重要理论问题,才是区分一个人究竟是投资还是投机的重要标志。
从投资的角度讲,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赚优秀企业成长的钱,当然对市场先生的“奖赏”(出现严重的定价错误)也不排斥,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赚立足于企业成长的钱,因为估值的回升往往是一次性的,从长期来讲,我们投资于一家企业的最终的收益率,将无限接近于其长期净资产收益率
,而且时间越长,就越无限接近。当然,这个长期有时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然而,任何理论哪怕再正确,也需要我们到具体的投资实践中去检验,如此我们才更容易加深对理论观点的实际理解,进而化作自己投资实践上的行动指南。
这里,略举两例“检验”一下。
第一,贵州茅台。我之所以总是喜欢举这个“中国股王”说明问题,一是我已经把它当成非卖品、收藏品来长期持有了,二是它今天在市场上太令人“眼热”,可能更容易说明些问题。
2013年12月31日,其收盘价为624.79元/股(后复权,下同),到2021年2月18日股价创出历史新高至14 887.31元/股(前复权的股价突破2 600元/股,创下历史新高)。7年多的时间上涨22.83倍,按7年计算,年复合收益率达57.3%。如此爆发性的收益,令人目瞪口呆!
然而,它的净利润增长如何呢?
2013年净利润为153亿元,2020年净利润为467亿元,7年的时间,净利润实现2.05倍的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17.28%。
一方面是股价上涨22.83倍,另一方面是净利润增长2.05倍,明眼人能够看得出来,茅台投资者在这7年中更多的是赚了市场先生奖赏的钱(市盈率从2013年的10多倍上涨至70多倍,大部分的收益是因估值提升赚来的)。
说明一下,之所以选取2013年这个时间段,是因为那正是茅台“王子遇难”的困难时期,毫无疑问,这给具有慧眼的投资者提供了历史上难得的投资机遇。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茅台的股价于2021年2月创下历史新高之后,便开始向下调整。可以预期,不管以后茅台的股价上涨还是下跌,时间越长,茅台估值上升所带来的收益占比将会越来越小,最终更多的将是赚取其业绩增长的收益。
前面已经计算过,如果截取时间从茅台2001年8月27日上市开始,到2024年年底,年复合收益率为27.27%。2001年茅台净利润为3.28亿元,2023年净利润为747.3亿元,22年的时间净利润增长226.84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27.99%。可见,时间越长,投资收益与公司业绩增长越趋向一致。
此外,茅台上市以来长期净资产收益率为25%~30%,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我们投资于一家企业的最终收益率,将无限接近于其长期净资产收益率水平这一股市“公理”。
第二,通策医疗。
2017年年底,其股价为77.88元/股(后复权,下同),2021年6月25日上涨至1 012.94元(当日,前复权的股价为421.99元/股,2023年公司有送股和分红,前复权的股价降为300.98元/股)。三年半的时间,股价上涨13倍,是不是疯狂至极?
然而,它的净利润增长如何呢?
2017年,通策医疗的净利润为2.17亿元,2020年的净利润为4.926亿元,三年的时间净利润增长1.27倍,年复合增长率为31.43%,可谓超高速增长了,然而股价的上涨速度远远大于净利润的增长速度,显然,投资者在这个时间段更多的是赚了市场先生疯狂奖赏的钱。
说明一下,截取2017年的数据,是因为通策医疗在2017年上半年因高价增发失败而广受市场诟病,股价从历史高点48元/股(前复权)下跌,形成“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给投资者提供了较大的安全边际。我的主账户当时平均买入成本在26元/股左右,随着股价的疯涨,我把大部分仓位换股茅台,当然我也没有卖到最高点,更没有想到它后来疯狂上涨至421.99元/股;女儿实盘账户(自2015年起,我给女儿建立了一个实盘账户,每笔交易均在网络上分享,本书悟道篇会有账户介绍)的买入成本也在26元/股左右,后来大部分也进行了换股操作,至今所剩股份的持有成本已为负成本。
2020—2021年,由于茅台“一涨封神”,市场上各种“茅”纷纷涌现,当时通策医疗被称为“牙茅”,此外还有“眼茅”(爱尔眼科)、“酱油茅”(海天味业)、“医药茅”(恒瑞医药)等,有意思的是,万得资讯还编制了一个“茅指数”,到2022年年底有42只成分股,主要集中在消费、金融和科技制造领域。实际上,这些“茅”,和稍后出现的“宁组合”(因为宁德时代的带头上涨,而形成“宁组合”)助长了A股的泡沫。当时通策医疗的市盈率达到252倍(这还不是最疯狂的,如“茅指数”成分股爱美客的市盈率达到336倍,“宁组合”成分股中微公司、赣锋锂业的市盈率分别达到663倍、636倍),其他各种“茅”也是“欲与天公试比高”,如爱尔眼科的市盈率达217倍、海天味业的市盈率达109倍、恒瑞医药的市盈率达104倍。
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游。用后视镜看,当“茅指数”和“宁组合”这两个大泡沫破灭之后,三四年的时间,到2024年“9·24”行情逆转之前,它们中大多数股票的下跌幅度均在70%~80%。看着后来被称为“牙茅”的通策医疗股价一波比一波走势更低的K线图(到2024年“9·24”行情逆转之前的低点,股价自高点已下跌86%),我自己也不免惊出一身冷汗,很庆幸当时进行了择机卖出,否则,若一直持有不动,当时账面上大部分的浮盈也会被抹掉。至于以后随着公司业绩的增长,股价是不是还能够创出历史新高,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酝酿。
投资贵在实事求是。面对A股过往很多投资品种上涨时可涨至天堂、下跌时可跌至地狱的这种调性,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开头所说的“理论观点”稍做“修正”呢(这种“修正”是“术”上的修正)?我认为是可以的,比如,可以“修正”如下:
➡ 投资的立足点是赚优秀企业成长的钱,这是投资之基、投资之本。离开了这一点,我们的投资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 要善于利用市场定价错误的机会大胆地去赚取市场先生奖赏的钱,这种机会利用得好,更容易在短期内取得超额收益。市场先生有时活脱脱就像是一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兴奋起来有时疯狂至极,而沮丧起来又往往悲观至极,这反而给理性的投资者带来取得超额收益的机会。
进一步说,以上这两种钱我们都要理直气壮地去赚,特别是对于赚市场先生的钱更没有必要羞羞答答。或许一生中我们只要抓住少数几个这样的机会,就足以让自己富有了。
那么,这种赚取市场先生“快钱”的做法,是不是与我们倡导的慢慢变富的投资理念相违背呢?
回答是一点也不违背,因为我们的立足点是赚取企业成长的钱,但是重大机会来了(市场严重定价错误),更要敢于重重下注。这种“重重下注”就是要告诉我们自己,我们所追求的不是平庸的机会(平庸的机会也常常让我们不敢重重下注)。
当然,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在上面列举的两个案例之中,我采取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投资策略,一是对茅台这种“稀有品种”,自己把它当成了非卖品、收藏品,死心塌地去赚企业成长的钱,而对于通策医疗这种“仿茅”品种则进行择机卖出,其间又藏有什么玄机呢?其实,这就涉及一个人的投资理念与不同投资品种的不同持有策略了,这个话题将在持有篇展开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