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青春期与青少年期是两个概念

苏彦捷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这几年,我对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兴趣一直持续着,也在各种场合有点执拗地讨论并区分着青春期与青少年期这两个概念。可能是因为学习了一些与青少年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图书(其中就有这本书作者的很多著作),我了解到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和信息,认为讨论青春期生理发育和青少年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理解和促进青少年的成长。

做翻译工作,一方面要调动自己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增加积累的过程,对这本书的翻译就是如此。我想讲一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两点。

第一,对同伴影响的讨论。我们以往在讨论青少年个体容易出现冒险和违规行为时,常常用同伴压力来解释。但作者根据很多研究结果,提出“同伴在场”,这可能是一种更好的解释。作者说第一次发现这种同伴效应是在一项关于危险驾驶的研究中。我在很多讲座中也讲过这个研究。该研究的被试是不同年龄的人和他们的两个朋友。有两种分组方式,一组是独自一人,另一组是有朋友在旁边观看。他们的任务是玩一个视频驾驶游戏。

这个游戏的设置情景是经常开车的人都很熟悉的日常情境,即玩家可以决定是否闯黄灯,以便快速到达某个地方。玩家被要求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穿越一系列十字路口,这些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会突然从绿灯变成黄灯。指导语会告知所有被试,他们的报酬与完成任务的速度有关,越快完成任务,得到的报酬就越多。这样他们就有了闯黄灯的动机,而不是停下来等黄灯变成红灯再变成绿灯。当然指导语也会事先告知被试,偶尔会有一辆车随机地在被试的车进入交叉路口时开过来,如果不幸撞车,就会损失很多时间。于是被试也有需要谨慎行事的动机,当交通信号灯变为黄灯时,被试就应该踩刹车。如果被试等到交通信号灯循环回到绿灯时,会损失一点时间,但不如撞车损失的时间那么多。

问题是,被试事先并不知道哪些十字路口是危险的,哪些不是。每次开到十字路口,他们都要在尽快到达终点、拿到更多报酬和可能会撞车、失去更多报酬这两种决策之间进行权衡。现实世界就像游戏世界一样,人们往往会在一个确定、安全的选项和有风险但更有吸引力的选项之间做出选择。

青少年在朋友面前玩这个游戏比单独玩时更容易冒险,即使过程中他们的朋友和他们没有任何交流。他们的表现是闯黄灯次数更多,撞车次数也更多。然而成年人的情况是,与朋友在一起时玩游戏的选择和他们独自玩时完全一样。他们偶尔会冒险,但不会因为有朋友在观察而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实验结果与现实状况相当符合,当其他青少年在车里时,开车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撞车事故,而成年人开车时不管有没有乘客都是一样的。结果中最有趣的一点是,只有当乘客是其他青少年时,才会对青少年驾驶产生影响。当青少年和父母在一起时,他们会比自己开车时更加谨慎。

结果证明,和朋友在一起时,青少年对社会奖励的高度敏感性使他们对其他奖励也更加敏感,包括冒险活动的潜在奖励。在冒险寻求实验中的脑成像记录显示,如果青少年知道他或她的朋友正在隔壁房间看着自己,青少年而非成人的奖励中枢会被激活。被激活的程度越高,青少年就越倾向于冒险。同时,社会性刺激的奖励作用会与其他物质奖励效果叠加。例如,向有同伴陪伴的青少年展示一大堆硬币图片作为奖励刺激,他们的奖励中枢就比没有同伴在场的情况下更活跃。同样,当我们对成年人进行测试时,他们不会发生这种同伴效应。

第二,也是更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一直讨论青少年是不成熟的,在很多方面会做激进冒险的决策,但其实青少年的发展阶段充满了不平衡和很多矛盾冲突。比如,大脑负责情绪的边缘系统和负责理智的前额叶系统发育的不平衡,营养与对身体意象关注的不平衡,逻辑推理能力与辩证认识世界的不平衡,追求自主和违反社会限制的不平衡。这本书还告诉我们,青少年在不同情境中的反应也是不平衡的。比如,我们能意识到情绪和社会环境会削弱孩子的判断力,但许多青少年在允许他们有时间思考时会表现出卓越的判断力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他们的最佳状态和成年人不相上下。但在压力、疲劳或与其他青少年在一起时,他们却很难表现出能力所及的最好结果。与同伴在一起的无监督、无组织的时间里,青少年往往更容易做出冒险和鲁莽的行为。所以需要特别注意这类可能影响孩子优秀表现的情况,如应激、缺觉和完全脱离管理。这些时候需要父母、老师以及其他成熟个体尽量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监督。放手和给予支持也是需要平衡的一对矛盾冲突。

最后,我引用作者在书中的一段话:“如果你所在的州已经施行了驾驶证分级制度,禁止青少年新司机搭载其他青少年乘客,你要确保你的孩子遵守规定,否则就取消他的驾驶特权。如果你所在的州没有施行这样的法律,明智的做法是将它作为家庭规则来执行。因为青少年驾驶的车上若有多名青少年乘客,会和酒后驾驶一样危险。”

这次的翻译工作是我和江苏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团队一起完成的,起因是我的访问学者张长英教授邀请我担任江苏理工学院崔景贵书记领衔的常州市家庭教育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我正好可以和江苏理工学院的心理学老师一起为家庭教育做点事情。这本书是我们这个团队的合作成果,书中有很多新的信息和材料,希望为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了解并理解青少年的发展阶段提供更多的支持。翻译工作的具体分工如下:张长英(第一章和结论)、董云英(第二章)、戴玉英(第三章)、刘礼艳(第四章)、赵晓川(第五章)、谭梦鸽(第六章)、有亚琴(第七章和序言)、孔博鉴(第八章)、倪爱萍(第九章)和赵伟(第十章),我现在的访问学者李金诚老师翻译了致谢部分。我对全书译稿进行了校对,并经原译者确认后定稿。通过双重检查,我们希望既能保证专业性又能够使文本通俗易懂。由于书中内容涉及多学科和多元的文化背景,如果有不足和纰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8MR/hxFH/BTCg0Honem4Mnn99TGIUXar88THeTgB+dFTD4zGKyl0nQ0IFprrRO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