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2024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提“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出“五要五不”: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颇为巧合的是,2023年10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

一个是以金融为主题的会议,一个是以文化为主题的会议,二者的同时召开,隐含着金融与文化的碰撞和结合。可以说,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既是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的重要内容。理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要义,离不开金融与文化这两个重要维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因密码”正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董昀研究员这部题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著作,应时而作,直奔主题。全书一方面从文化维度把握中国金融发展之路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基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探索来把握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塑造,是一部较早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开展系统深入研究的学术著作。

全书突出了几个“结合”,特色鲜明,可圈可点。一是“两个结合”。全书紧紧围绕“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来展开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剖析。二是经济思想与文化思想的“结合”。强调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结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要五不”为基本要义展开分析,逻辑框架严整,学理基础扎实。三是金融与文化的结合。金融文化著作由于各种原因,容易落入就文化论文化、就金融论金融的窠臼。而这本书则将文化和金融的关系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阔历史背景中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将这种分析贯彻到了后续的各章节之中,使二者获得了统一,减少了“割裂感”。四是史论结合。这本书把故事作为说理和分析的鲜活载体,辅之以丰富的文献和史料,从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和依法合规五个维度讲述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货币金融故事,有史有论,令人信服。

对于金融文化的重要性,还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把握,“走自己的路,不仅仅是坚持经济、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也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我们之所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就在于“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这恐怕是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必须牢牢把握的精髓要义。

张晓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ElvoGbZGdPQ9WzUr3Bg10Frzh32DWvSqOvdqGR9PhTQ4voxmhmwH4ts8uv8qbz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