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艺术家的悔恨

1895年,德加在创作《浴后》时,内心似乎突然被一股难以名状的情绪所占据。他毫无征兆地抄起刮刀,朝着已完成的人体背部狠狠划去。这一暴烈举动在画布上留下的,绝非简单的毁灭痕迹,而是一道仿佛能够穿越时间的深刻伤口。时至今日,当人们站在奥赛博物馆的灯光下,凝视这幅画作,那些刀痕依然鲜活地在画布上跳动,仿佛在诉说着德加当时内心的挣扎与纠结。德加对自己作品的这一破坏行为,并非偶然。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不断追求完美与突破,或许在完成《浴后》的那一刻,他突然对自己之前的创作感到不满,认为无法达到内心深处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从而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悔恨与对艺术的重新审视。

这种自我背叛的行为在艺术家中并非个例。罗斯科,这位以抽象画闻名的艺术家,曾在深夜时分,怀着复杂的心境,用黑色颜料覆盖自己早期的明亮作品。早期作品中的明亮色彩,或许代表着他曾经对世界的乐观与希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艺术理念的转变,他开始用黑色这种深沉、压抑的颜色去掩盖过去,试图在新的创作中寻找更深层次的精神表达。他的这一行为,不仅是对过去作品的否定,更是对自我艺术成长历程的一种反思与重塑。

蒙克的《呐喊》举世闻名,而他对这幅作品的态度却十分独特。他会定期给《呐喊》补色,然而,这种补色行为并非简单的维护,反而因过度修改导致版本混乱。蒙克或许试图通过不断补色,来捕捉自己内心深处那不断变化的恐惧与焦虑情感。每一次补色,都是他在不同时期对作品所传达情感的重新诠释,却也在无意间让作品的原始面貌变得模糊不清,反映出他在艺术表达上的迷茫与执着。

最耐人寻味的当属透纳。在晚年时期,他用蜂蜜混合颜料重绘年轻时的海景画。蜂蜜的加入,使得那些原本凌厉的笔触在糖分的作用下慢慢模糊。透纳年轻时的海景画,笔触凌厉,充满活力,展现出他对自然力量的敏锐捕捉和大胆表现。而晚年的他,选择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去重绘过去,或许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己艺术风格变迁的一种别样表达。这一行为仿佛是时间对时间发动的一场叛乱,是老年的自己对年轻创作的一种温柔的颠覆,在模糊的笔触中,蕴含着他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思考。 HVHsES5lgroFxIT5dLuE9PESaIrUAn0TrDv6Aw2GH/Yja38jqn0Flbl8yt/h6jC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