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火种与盐迹:早期人类迁徙路线的味觉证据

智人部落沿着约旦河谷一路向北扩散,所到之处,留下了独特的炊事痕迹,成为后人探寻他们迁徙轨迹的重要线索。在黎凡特地区,考古学家发现火塘周围散落着呈环状碳化的蜗牛壳,这一奇特的现象揭示了当时智人已经掌握了慢火熬煮的精湛技法。蜗牛肉质紧实,若采用普通的烹饪方式,难以使其变得鲜嫩可口。而慢火熬煮,需要两小时以上的耐心等待,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蜗牛肌肉中的谷氨酸被充分释放出来,赋予了食物浓郁的鲜味。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复杂的烹饪方式暗示着智人定居时间的延长。在迁徙途中,当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烹饪食物时,味道便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饱腹的基本需求,它开始承载情感,成为记忆的坚固锚点,让智人在陌生的环境中,通过熟悉的味道找到归属感。

盐,这一小小的晶体,在早期人类的迁徙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踪迹勾勒出了更为清晰的迁徙路线。在人类尚未掌握采盐技术的蒙昧时代,他们巧妙地利用动物的习性来寻找盐源。动物对盐有着本能的渴望,常常会前往盐碱地舔舐盐分。人类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现象,于是开始追踪动物舔舐的盐碱地来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在埃塞俄比亚的阿瓦什河谷,古人骨骼中呈现出异常的钠含量,这一发现犹如一把钥匙,解锁了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研究表明,这些古人曾沿着古象迁徙的通道行进。古象凭借着庞大的身躯和强壮的象牙,能够掘开含盐土层,为自己获取珍贵的盐分。而聪明的人类则紧紧尾随其后,借助古象开辟的道路,踏上了寻找盐源的征程。可以说,古象用象牙为人类开辟了一条味觉高速公路,让人类在迁徙过程中能够稳定地获取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盐分。 Y+1yGawxvLhONGHiX/KQV8BZzlWVq1s1LinSAy1oDA3zQ/P57hqPPYZdUeTMV8a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