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走出非洲的“石器菜单”:旧石器时代的营养革命

七万年前,一小群智人毅然踏出东非大裂谷,开启了波澜壮阔的迁徙征程。他们背井离乡,行囊中装着简陋的燧石工具和用以蔽体的兽皮,而更为关键的,是深深镌刻在基因深处的味觉记忆,这宛如一部无形的生存指南,陪伴他们踏上未知的旅途。

在坦桑尼亚那神秘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遗址,考古学家如同历史的侦探,通过对古老遗迹的细致挖掘,发现了令人瞩目的线索——被烧焦的块茎残渣与羚羊骨。这些看似普通的遗迹,实则是人类最早的“外卖餐盒”,承载着远古人类的生存智慧。块茎富含高热量,为在艰苦迁徙中急需能量补充的智人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而羚羊骨则表明他们懂得利用动物资源,获取优质蛋白质。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智人的大脑或许尚未完全参透为何对脂肪的油香与骨髓的甘甜如此迷恋,但身体却凭借本能作出了精准的选择。当智人品尝到脂肪与骨髓时,身体会自然地调节胰岛素水平,高效地吸收这些珍贵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尼安德特人的命运,从他们的灭绝食谱中或许能找到一些端倪。通过对尼安德特人牙齿的同位素分析,科学家发现他们过度依赖单一的大型猎物。这种单一的饮食结构,使得他们在面对猎物数量波动、环境变化等因素时,显得异常脆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智人孩童的牙釉质犹如一部微型的饮食史书,记录着他们更为广谱的菜单。浆果、昆虫与淡水鱼,这些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不仅保证了智人在迁徙过程中能够获取全面的营养,更体现了他们强大的适应能力,为种族的繁衍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SlByOSiYSCY2AWgndSEj0LiA/zyJI/+YKukWJzL92y2IvdpolhuYrL/ENVDBBv7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