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时代,人类进入了标准的先驱阶段,似乎步入了一场对混沌和随意的“秩序恢复”之旅,这并非是征服新大陆,而是对原始社会进行一场全面的“秩序建设”。石器制作领域,好似卷入了一场“原始技艺的巅峰对决”,各个部落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沉淀,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标准,使得每位工匠都能轻松识别出高质量的石斧,这成为早期社会的一种“品质典范”。在语言文字的塑造中,人类似乎经历了一场“文字纪律的奠基之战”。随着人类发声器官的进化和社会形态的发展,语言能力逐渐成为原始人类的行为本能。为了更有效地交流和传递信息,他们制定了一套共同的语法和词汇规则,以避免陷入“言辞混乱”的泥潭。而在建筑设计领域,远古人们如同参与了一场“原始版的规范建造”比赛。通过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技巧,他们创造了一系列的建筑法则,确保建筑不仅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还要能反映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远古时代的标准探索,如同一场旷日持久的“秩序恢复征程”,在独特而古老的经验中,为后来的文明演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推动着社会对于规范和标准的持续探求。
在石器时代,标准石器的制作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技术和文化成就。石器不仅是生存工具,更是社会和文化的象征,而石器制作的标准历程为这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石器时代的人们早早就开始关注石器的多功能性和效率。他们认识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石器适用于不同的任务,比如切割、砍伐、磨削等。为了提高工具的实用性,人们逐渐形成了石器制作的一套规范,这就是标准的雏形。这种标准实践,使得石器成为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工具,有力地支持了社会的发展。标准石器的制作涉及材料的选择、形状设计和制作工艺等多个方面。人们不仅开始注意石头的质地和坚固程度,还在设计石器的形状和尺寸时进行了深思熟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确保石器在各种使用场景下都能发挥最佳效果。这不仅要求制作者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也促进了技术的传承和创新。随着石器制作标准的逐渐确立,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工艺认知,促进了不同社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标准石器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成为社会中的一种象征,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这种共同认知强化了社群的凝聚力,推动了社会的组织和分工
。
在旧石器时代中叶,早期智人开始广泛使用手斧(又称两面器)。最早的阿舍利手斧在法国被考古学家发现,其制作过程包括两面打磨,呈现出基本对称的两面和两侧,一端狭薄,另一端宽厚。考古学界普遍认为阿舍利手斧在旧石器时代扮演了文化符号的角色。在制作阿舍利手斧时,早期智人可能会选取大小适中的石头,通常采用坚硬的燧石。他们可能先用其他石头(石锤)粗略打磨成手斧的基本形状,然后进行精细加工,最终制造出形状规整、刃口锋利的完美手斧。这种工具可用于切割野兽的肉或皮革,也可用于砍伐树木、剁碎兽骨或进行挖掘等各种劳作。这种石器具备了切割、砍伐、挖掘等多种功能,成为早期智人为了生存和劳作而进行的重要创新。
智人为了提高劳动效率首次采用石头作为原材料制作了最原始的工具,并且使这些工具具有相对固定的形状和大小。为了确立手斧的制作方案和规则,人类开始形成一种相对标准的手斧,尽管它可能相当粗糙。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种原始手斧已经具备了类似现代工业标准的原型,其中固定的大小和形状被视为手斧的特定标准。优秀的手斧在群体中得到认可,其他人和后代也开始模仿,将出色的手斧作为制作的模型或标准。这种制作手斧的方案(手斧标准)逐渐演变成为规则,后来的人在制作手斧时便遵循这些规则。按照相同的规则制作的手斧具有相似的效能。因此,远古时期人类最早的创新也与标准密切相关。
仿制不一定完全符合原有手斧的形状和大小,出现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有人发现新手斧的差异使其更为有效,后来的人就会采用新的方案。这是一个漫长的试错和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调整了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人手与手斧、手斧与切割或砍剁对象,以及人的力量与手斧的重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漫长的过程逐渐调整手斧的形状和大小,以使其发挥更好的效能。尽管早期智人可能无法清晰地认识这些关系,但他们开始试图识别其中的因果关系,以理解在何种情况下手斧更有效,他们更关心的是制作手斧的结果。这就是标准的“萌芽”阶段
。
总而言之,石器时代标准石器的制作标志着人类对技术和社会组织的一种初步规范化。这一时期的标准实践不仅推动了石器技术的进步,还对社会的结构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更为复杂的标准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类的语言与文字的形成同样是一个漫长而神奇的历程,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崭露头角。在最初的时候,人类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进行简单的沟通,这种形式虽然简陋,却是早期社会交流的基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需要一种更加稳定和可靠的交流工具。于是,语言应运而生。人们通过共同的经验和交流,形成了一套共同的语法规则和发音准则,以确保信息的传递更加准确和高效。这一标准的语言体系,为社会的组织和合作提供了更可靠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标准逐渐演变为文字的标准。人类开始尝试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写系统,以便更持久地保存信息。这涉及形状的规范、符号的设定及书写的约定,逐渐形成了一种统一的书写标准。这使得信息可以被更广泛地传播和传承,标准化的文字系统为人类的知识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大约花费了300万年的时间,最终发展出了独特的语言能力。在从森林古猿到现代人的进化中,颌部逐渐后缩,面部逐渐平坦,口腔逐渐缩小,而舌头则不断侵入咽腔。舌骨和喉的下降形成了人类独特的口咽腔结构。原本用于食物消化的口腔,演变成了语言表达的关键组成部分,成为声道的一部分。喉上声道的垂直和水平部分变得等长,形成了双管共鸣机制,确保了语音发音的准确性。发音器官包括唇、齿、舌、软腭、硬腭等,它们对发音器官产生的声音进行精确处理,形成有意义的语音。数百万年的进化使人类的声带发音系统、耳蜗听力系统和复杂的大脑相互协调,形成了天生的语言能力。最初,原始人类使用各种吼叫声进行简单的交流,来呼唤同伴、传递信息,以及表达意愿或情感
。
远古时代的语言与文字形成的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对有效沟通和信息传递的渴望。标准的语言和文字系统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化交流,也为社会的组织和协作提供了强大的工具。这一漫长而持久的历史过程,为后来的文明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远古社会,尤其是石器时代,建筑样式设计的标准虽然不如后来的文明那样明晰,但已经有一些雏形。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共同的建筑元素和形式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建筑的某种规范和共识。
在一些远古社会中,人们主要居住在自然洞穴或人工挖掘的地下穴居中。这种居住方式在不同地域和文化中有相似之处,如对穴居的形状、大小、进出口位置等有一定的共识。虽然这更多是由于环境和生存的需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些基本的居住标准。同时,远古社会往往倾向于使用相似的建筑材料,例如泥土、草木、兽皮等。虽然这主要受到当地资源的限制,但共同使用一些基本的建筑材料也可以视为一种标准的迹象。具体而言,考古学发现的一些远古穴居建筑如土耳其中部的卡帕多奇亚穴居,展现了穴居建筑的共性。
卡帕多奇亚地区是一个火山地带,其独特的地质特征为穴居建筑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岩石穴居建筑,这些建筑主要是在由软砂岩和火山岩形成的奇特地貌中被人工挖掘而成的。这些穴居建筑呈现出一些共性:大多数穴居建筑都呈现出椭圆形或圆形,这有助于减少结构的复杂性,提高建筑的稳定性。这种形状选择可能是由当地软砂岩和火山岩地质条件决定的。穴居建筑的空间相对较小,通常仅能容纳一个家庭。这种大小的选择可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生活需求,同时也受到了挖掘和支撑工具的限制。穴居建筑通常设有一个或多个出入口,这些出入口的位置在卡帕多奇亚的穴居建筑中也有一定的规律。通常,这些出入口会设置在穴居建筑的高处,以便采光和通风,并且会考虑周围地形的因素。这些建筑的挖掘技术主要通过手工工具,如凿子和铲子进行挖掘。这些挖掘技术在不同的穴居建筑中都有体现,反映了一定的技术共通性。
这些远古穴居建筑例子表明,尽管远古社会的穴居建筑更多的是由环境和实际需求决定的,但在形状、大小、出入口位置和挖掘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这反映了一些基本的居住标准。
结绳记事(见图1-2)作为一种文字发明前的信息记录和传递方式,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事件、数量等信息,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原始标准思维。它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记号系统,使用不同大小、颜色和位置的绳结来代表特定含义,从而实现集体记忆的共享。结绳记事也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促进了部落内外的交流和互动,反映了原始社会对标准化沟通方式的需求。此外,它还具有契约和凭证的功能,通过特定的绳结记录债务或约定,体现了对标准化契约和信任建立的需求。结绳记事还承载了情感和认同,通过编织绳结和解读传递情感,展现了原始社会对标准化情感交流的需求。
图1-2 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作为一种原始的记事和交流手段,与语言一样,是人类意识和知识传递的重要方式。在结绳记事的过程中,身体的动作、视觉和触觉感知,以及大脑的认知活动共同参与,形成了一种具身传播(embodied communication)。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强调了身体与情感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体现了原始标准思维对身体经验的重视。通过结绳记事,早期人类能够超越语言的局限,实现信息的长期保存和跨时空交流。结绳记事的发展和演变,反映了人类对记事方法和交流手段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最初,人们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要,采用结绳、刻石、堆土等形状记事方法。随着交流的需要和意识表达的增加,这些形状表达符号逐渐趋于统一,表达方式也在不断优化,以适应更方便的交流需求。
结绳记事和文字语言在产生意义上是同源的,前者甚至是后者的先声。尽管它们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语言用音表示意思,而文字用形表示意思,但它们都是人类意识的行为标准,是对对象、动作、时间、地点、性质等书写表达的行为标准。结绳记事通过绳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传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体现了一种原始的标准化思维。文字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更加固化、可长期保留的记事方式。文字的书写结构和含义可以通过字典等方式形成文字标准,实现不同语言地域的文字统一。文字作为一种人类身体外的标准,其书写和使用又与意识和行为密切相关,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结绳记事到文字语言的演变,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