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质量体系建设,推动经济优化升级。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精准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推进,产业链自主可控、数据信息隐私权、军民一体化发展等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逐渐成为发展焦点,标准竞争也随之成为全球竞争的制高之处。

本书认为,当前国际标准竞争的态势越发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全球标准化格局即将重构。一是国际标准化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多极化趋势显现。传统的标准化组织因自身管理等原因,对新兴领域标准化反应偏慢,在与新兴领域标准组织的竞争中落于“下风”。以美国为例,在美注册的一批专业领域的标准组织以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活动,对全球产业发展和标准格局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如通信领域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计量领域的国际计量局(BIPM)和视频安防领域的开放网络视频接口论坛(ONVIF)等。这对以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为核心的现有国际标准体系产生了重大冲击。二是区域标准化合作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区域性合作组织不断涌现,涉及多极化标准内容,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ASEAN)、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亚太地区电信标准化机构(ASTAP)、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等。区域性的标准化活动更关注区域特殊性和一体性,比起传统的国际性组织更有效地推动了区域合作。此外,在南美、东南亚等地,标准化也在有序推进,通过标准评定合作,国家间协调统一,形成了密切的区域标准体系。

第二,标准化国际竞争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标准写入国家战略。2018年,德国工业4.0标准化委员会(SCI 4.0)与德国标准化协会(DIN)共同发布了“工业4.0”相关内容,并明确制定了标准化路线图。2021年,美国国防部发布《非对称竞争:应对中国科技竞争的战略》,指出“建立全球标准制定机构,并设置多边信任区以实现促进美国价值的全球一体化等”。西方国家近年来发布的多项战略均意有所指,其中不少是针对中国布局的,目的明确,路径清晰,与科技竞争相辅相成。此外,美欧标准合作越发密切。在产业方面,美欧标准化合作广泛,覆盖5G、智能交通、云计算、宽带无线接入、广播、网络安全、电子签名等多个领域。在标准制定主体方面,美国作为ETSI的准成员(有投票权)、观察员(无投票权)参与ETSI的标准制定。据统计,在ETSI的800多名成员(包括正式成员、准成员、观察员和顾问)中,有56名来自美国的公司、研究机构和大学。在组织方面,美国与其“盟友和伙伴”组建全球关系网络,在多领域重塑标准网络共同对抗中国,如“九国联盟”“十二国论坛”等“新多边技术联盟”,就“研发下一代技术、确保供应链安全及其多样化、保护关键技术、制定国际标准和规范”等进行合作,孤立中国。

第三,标准化技术竞争激烈复杂。首先,标准数字化的竞争烈度增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CEN、CENELEC等国际和区域性的标准化组织及英美等发达国家,都将实现标准数字化转型纳入其发展战略,率先在工业、建筑业、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在国际层面,IEC在2017年发展规划中提到,IEC将继续对影响其核心运营的根本变革做好准备,如开源、开放数据趋势、机器验定新型标准等。在区域层面,2020年发布的《CEN-CENELEC战略(2030)》以提供数字方案为目标,根据客户需求变动调整,及时提供与市场相关的数字标准。在国家层面,2016年德国发布的《德国标准化战略》要求将数字技术纳入标准化发展进程,在委员会工作中充分利用数字资源。2018年,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发布的《美国机器智能国家战略报告》认为,美国政府应从协调其自身数据结构和标签标准入手,与合作企业制定标准,以实现政府与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推动标准数字化工作。其次,标准成为军民一体化的技术切入口。美国2020年提出“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指南”(GDAP),在该框架下,美国国防部启动了“外国军事销售仪表板”(foreign military sales dashboard),加强盟友间的军事装备互操作能力,构建共同防御体系,展开太空竞争。为增强人工智能武器互操作性,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加强了与北约、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标准制定合作,促进军事平台智能化和决策程序的互操作性。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2月出台《民用、防务与空间产业融合行动计划》,意在推动民用、防务与空间行业融合发展,在三者之间创造协同效应,促进航空工业领域技术融合发展新标准的建立。

第四,中国标准化发展遭受围堵。一方面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上对中国形成新的压制。随着中国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与美欧形成了竞争态势。若美欧在标准监管上达成协调,其市场将进一步融合,加大规模效应,增强贸易发展,形成互惠分工,增强整体竞争力。此外,美欧在劳工、环保、消费保护等领域的高标准,如果不加考虑地推行至全球,将极大提高行业成本,对中国造成不利影响,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在全球价值链上被进一步压制。另一方面中国推进标准国际化遭遇实质性阻碍。美国及其盟友通过组建新技术组织,将中国从已参加技术组织中剔除等方式,限制中国的技术推广与产业升级。在重要技术领域,如半导体芯片、电动汽车大容量电池、稀土和医药产品等领域,美国牵头成立组织孤立中国。2020年,美国联合60多家科技龙头企业,成立联盟共商6G技术标准,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外。2019年,华为公司因美国禁令被SD协会、Wi-Fi联盟、蓝牙技术联盟和联合电子设备工程委员会(JEDEC)等若干技术标准组织除名,阻碍了中国公司、机构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标准化工作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党把工作重点要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标准总局,推进中国的标准化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更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经济进入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而美国在对华科技政策上已形成体系化、结构化、精细化的战略框架,对中国若干重点技术领域进行围堵。在此背景下,中国标准化工作既要保持开放姿态,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又要防范脱钩风险,确保国家和产业安全。

鉴于此,本书立足于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以四次工业革命为轴,阐述千年以来标准及其理念的变迁路径,力图展现标准从萌芽到成形再到形成体系乃至成为全球竞争焦点的全过程。本书参考了多部标准理论著作,介绍了不同流派的观点看法,结合作者积累的航空产业标准化工作经验和典型案例,尝试通标准的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随着国家对标准的高度重视,标准理念必将走入大众。本书既是一本科普读物,也是一本倡议书,呼吁企业行业关注标准议题,为中国当下加快发展的标准事业出谋划策。

当然,因时间匆促和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相关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完善。

张豪
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委员
2024年5月 /U1B/eZ8qNAhQss6lfzEUcm/VOcNkVuBLhbhKcCFkeiYKhL32+FC8SUIs8G+gNX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