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黏人:亲密依恋关系的自然表现

母婴关系是生命的第一关系,幼小的生命从出生的一刻起,就自然而然地依恋母亲,在母亲的关爱呵护下成长。婴幼儿对母亲的依恋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结,能给婴幼儿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能让婴幼儿在与亲人的交流中释放压力及不良情绪。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把幼儿“黏人”视为缺点,学前教育专家特别指出,幼儿“黏人”不仅不是坏习惯,适当“黏人”还有利于将来的沟通和交流。不安全型依恋将成为个体成长过程中一系列心理疾患的成因,包括人格障碍、精神分裂、抑郁、孤僻、行为异常及学业竞争力低等。那么,让我们来一起揭开亲密依恋关系的神秘面纱。

案例故事

小明2岁了,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最近他变得特别黏人,总是紧紧地跟着妈妈,不愿意离开妈妈身边。妈妈坐在椅子上休息时,小明就坐在她的腿上,紧紧地搂着她的脖子。当妈妈试图起身去拿东西时,小明就会开始哭闹,不愿意让妈妈离开他的视线。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小明也会时不时地跑回妈妈身边,确认妈妈还在那里。

妈妈带小明去超市购物,小明会一直紧紧地抓住妈妈的手,不愿意松开。当妈妈把他放在婴儿车里时,他开始大哭大闹,直到妈妈把他抱起来才安静下来。妈妈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小明为什么会变得这么黏人。

案例解读

小明的这种“黏人”行为在0~3岁的婴幼儿中是比较常见的,通常是他们与母亲之间建立亲密依恋关系的一种表现。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根据依恋理论,婴儿在与母亲的互动中会形成不同类型的依恋关系,如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型依恋等。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母亲离开时会感到不安,但当母亲回来时会很快得到安慰并继续玩耍。而不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可能会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恐惧或愤怒。

小明的“黏人”行为可能表明他正在经历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对母亲的依赖感增强。这可能是因为他在探索周围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些不确定或不安全的因素,从而更加渴望母亲的陪伴和安慰。此外,母亲的敏感性和回应性对婴儿的依恋关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母亲能够及时、准确地回应婴儿的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婴儿就更有可能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当遇到有些婴儿不“黏人”时,很多父母还引以为自豪,认为自己的宝宝大大方方。殊不知,家庭才是最能够给孩子温暖和动力的地方,而提供这些温暖和动力的就是婴幼儿和父母之间温暖、亲密、连续不断的关系——安全型依恋(“黏人现象”)。这不仅使婴幼儿获得满足感,还使其享受愉悦。

应对策略

生活中像小明一样的宝宝还有不少,宝宝很“黏人”,尤其“黏”妈妈,相信很多妈妈深有体会。很多时候,家里老人会说孩子太依恋妈妈了不行,以后会很难照顾。而妈妈天天被宝宝“黏”着,什么都干不了。久而久之,妈妈们就容易心急、烦躁,很有可能会对宝宝发脾气,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黏人”的宝宝呢?

1. 家庭应对策略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父母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多花时间与他们互动、玩耍,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例如,每天安排专门的亲子时间,一起阅读、游戏或进行户外活动。

建立稳定的生活规律: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有序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到安全和可靠。例如,固定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和日常活动安排,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鼓励孩子独立探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独立探索周围的世界,逐渐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可以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玩具和活动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探索和尝试。

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当孩子感到害怕或不安时,父母要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让他们感到安全。例如,拥抱、亲吻、轻声安慰等,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逐渐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洗手等基本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适当的分离训练:可以从短暂的分离开始,逐渐延长分离的时间,让孩子逐渐适应与父母的分离。例如,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与信任的人短暂相处。

2. 学校应对策略

提供温馨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或托儿所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教师可以通过亲切的语言、微笑和拥抱,让孩子感受到关爱。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通过组织各种活动,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例如,组织小组游戏、合作活动等,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和分享。

与家长保持沟通: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帮助孩子克服“黏人”的问题。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或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

引导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帮助孩子逐渐适应集体生活的规则和节奏,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例如,引导孩子遵守课堂纪律、参与集体活动等。

3. 专业应对策略

心理咨询:如果孩子的“黏人”问题严重影响到家长的生活和学习,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专业的方法,帮助孩子和家长了解问题的根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采用游戏治疗、绘画治疗等方式,帮助孩子表达情感和缓解焦虑。

亲子教育指导:专业的亲子教育专家可以为家长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提高育儿能力。可以举办亲子教育讲座、培训课程等,为家长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培养婴幼儿独立能力的方法:

逐步引导:从简单的任务开始,如让孩子自己拿玩具、穿衣服等,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例如,先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袜子,再逐渐过渡到穿衣服、裤子等。

鼓励尝试:当孩子尝试独立完成任务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可以用具体的语言鼓励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了,真棒!”

提供支持: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感受到支持和鼓励。例如,当孩子系扣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示范并耐心指导。

设定界限: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帮助他们建立规则意识。例如,告诉孩子不能打人、不能乱扔东西等。

榜样示范:家长自己要表现出独立、自信的特质,为孩子树立榜样。例如,家长可以自己完成一些任务,如做饭、打扫卫生等,让孩子看到独立的行为。

培养自主性:给孩子提供一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做决定。例如,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玩具等。

爱与成长的交响曲

“黏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虽然可能会给父母带来一些困扰,但也是他们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的表现。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耐心,帮助他们顺利度过。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他们会逐渐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适时地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和尝试,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总之,“黏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稳定的依恋关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在爱与关怀中茁壮成长,奏响爱与成长的交响曲。

(张璐) +HtkYUrHEcsWeIoejYbnRrRkZKeEWYucRPf7QSHA2PSCuUZTqfKAJcLZLBYKWFs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