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9 人类的需求清单

我在此区分了个人需求与集体需求,

前者适用于个人,

而后者指的是人类整体的需求。

在第一部分中,我介绍了基于需求定义的稀缺性概念。由此,若要论证如今我们正经历着的稀缺性的转移——注意力的稀缺,我需要先证明我们已经具备了满足基本需求的足够资本。然而,对人类需求的内涵达成共识并不简单,以下内容应视为朝这个方向迈出的一步尝试。需求清单是一种人类知识的外化形式,可以通过批判性探究不断完善。在本书的早期版本中,我曾试图将需求分为生理、物理和社会等类别,但这些分类的界限似乎过于独断。因此,我在此区分了个人需求与集体需求,前者适用于个人,而后者指的是人类整体的需求。制定这样一个需求清单的挑战在于,人们很容易将某一需求的本质和实现它的策略混淆。例如,吃肉是满足人体对能量需求的一种策略,但我们也可以从其他多种来源获取能量。

三组个人需求,让我们保持生物能量、应对复杂多变环境

这些是生理与心理不可或缺的基础需求,缺一不可。哪怕是一个人独自在宇宙飞船中这样完全孤立的境地,也无法脱离这些基本需求。

第一组个人需求与保持身体能量有关。

氧气: 人类每天平均需要约550升氧气,这取决于体型和运动量。我们通常通过吸入空气来获取氧气(“ How Much Oxygen Does a Person Consume in a Day ?”, 2000)。虽然看似不言自明,但技术发展也使我们能够以其他方式获取氧气,如通过外部手段让呼吸困难的患者血液中富含氧气。

水: 我们需要每天摄入2~3升水以保持身体水分,这具体取决于个体的体重、活动量及气温(“ Water: How Much Should You Drink Every Day ?”, 2020)。我们不仅可以通过饮用水和含水的液体摄入水分,也可以通过食物补充水分。

能量: 成年人为了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每天需要摄入1 500~3 200卡路里的热量,我们主要通过饮食摄取(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2015年)。不过,获取能量的最佳方式仍饱受争议(可以说令人惊讶),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最佳配比目前尚无定论。

营养素: 身体并不能合成其所需的所有物质,包括部分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必须通过食物补充。我们对于人体所需营养素的了解依然有待加深(同样令人惊讶),尚未达成共识。

排泄: 同样,我们需要通过排出食物残渣、辐射散热和呼出二氧化碳,将代谢废物从体内排出。在这方面,人们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如厕所的普及和公共卫生设施。

第二组个人需求是人类的生存需求。从宇宙视角来看,人类可适应的环境范围异常狭窄。即使是在地球上,没有技术的帮助,适宜生活的区域也相对有限。

温度: 我们的身体内有自我调节温度的机制,但这只在一定的环境温湿度范围内有效。人们极易因过热或过冷而丧命(我们通过排汗进行蒸发散热,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此方法会失效)。因此,我们通常需要通过控制环境协助身体进行温度调节,如穿戴服饰、搭建住所、使用供暖设备和空调等手段。

压强: 潜水的人都会体会到,身体对压强增减的适应能力有限。这也是空中飞行让人感到疲惫的原因之一(飞机机舱的压力维持在相当于大约海拔2400米的高山的水平)。

光: 在完全的黑暗中,大多数人会难以完成任何工作。长久以来,太阳光是我们的主要光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创造了各种人造光源来满足对光的需求。

个体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的第三组基本需求包括:

疗愈: 每当人体受到伤害,就需要自我修复。人体具备强大的自愈能力,但损伤超出一定限度时就需要外界帮助。我们发展了许多解决方案,通常被统称为“医疗保健”。

学习: 人类一出生并不具备太多技能,我们必须学习基本的技能,比如走路和使用简单工具。面对新环境,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应对。满足学习需求的策略通常属于“教育”,但也包括通过实验获取经验、自我学习和育儿活动。

意义: 人类的一大心理需求是生活要有意义。寻找个人目标是一种解决方式,长期以来,对群体的归属感一直是人类获取这种意义感的源泉。而人际互动也是关键策略之一,比如得到他人对个人贡献的认可,或只是简单地存在认同。

最后一组需求可能会让你觉得比之前的需求层级更高,有别于前两组更基础的需求。将个人需求按层级排序,如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著名的理论那样,给人一种直观的吸引力,但这种分类方法是有误导性的——所有这些需求都非常重要。例如,马斯洛将能量等需求归于金字塔底层,将对意义的追求置于顶端,仿佛前者比后者更基本。然而,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等人的研究表明,意义是人类努力不可或缺的动力,而获取能量本身就需要努力。试想一下,如果你独自在宇宙飞船上,尝试移除上述任何一项,很快你就会发现,它们每一项都很重要。

五种集体需求,人类社会得以生存与进步的基础

我们的集体需求来自人们在社会中共同生活、共享空间和资源。这些需求的满足,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与进步的基础。

繁衍: 虽然个体可以在没有性行为的情况下生存,但对社会而言,繁衍后代是其延续的必要条件。即使我们已经学会如何不靠性行为进行繁殖,未来可能还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案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延续——不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其他地方。

分配: 物质资源的获取需要进行分配。以椅子为例,通常情况下一次只能有一个人舒适地坐着,若有多人需要,就必须设计一种机制在他们之间分配椅子。这种分配是群体的需求,毕竟如果只有你自己,那随时可以想坐就坐。

动机: 动机似乎是个体需求,但实际上,它也是一种集体需求。社会必须激励其成员完成重要的工作并遵守规则。即使是最小的、技术水平最低的社会,都发展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通常体现为奖励与惩罚。

协调: 只要活动涉及多于一个人,就必须进行协调。以两人会面为例,为了让会面发生,双方需要在约定的时间、地点相聚。为此,我们开发出许多沟通和管理机制来实现协调。

知识: 知识是集体需求的核心。没有知识,社会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许多文明因缺乏维持自身所必需的知识而衰败,复活节岛居民和玛雅人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这里的“知识”,并不局限于个体的学习内容,而是指对整个社会而言可以获取的知识总量。本书后续部分将探讨更快速产出更多知识的解决方案。

集体需求的概念可能看起来较为抽象,原因在于我们在识别需求而非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往往更加具体,易于辨认。 例如,政府和法律就是解决分配和协调等集体需求的机制,市场和公司,以及网络和平台也是如此。换句话说,社会的许多机构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帮我们解决了某一种集体需求。

四种助力因素,使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成为可能

某些事物本身并不直接满足特定需求,而是作为一种助力因素,帮助实现各种解决方案。以能源为例,你可能会思考:能源难道不是我们所有人(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需要的吗?实际上,如同个人需要能源来维持房子的温度,集体需要能源来支撑通信基础设施一样,能源本身并不直接满足需求,但会帮助实现满足这些需求的条件。这即是我所说的助力因素。

以下是四种基本的助力因素。

能源: 长期以来,人类主要依赖直射阳光作为能源。此后,我们开发出了许多获取能源的方法,其中包括更有效的太阳能捕获方式。获取更多能源,并通过高效、易于控制的供应方式提供,为满足人类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资源: 在早期历史中,人类会直接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资源。随后,人们开始使用更多技术进行种植和开采资源。现代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得益于新型资源的发现,比如,移动电话的制造正是依赖于各种稀有资源,包括所谓的稀土元素。

转化: 仅有能源和资源并不够,我们需要搞清楚如何利用能源转换资源,并且记住这些方法。这涉及化学和物理过程。实体资本以机器的形式极大地促进了许多新解决方案的诞生,例如织布机就能迅速将纱线转换为衣物,满足我们对环境温度的控制需求。

运输: 最后一个基础助力因素是移动物体(包括人)的能力。在这一领域我们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最初的人力运输逐步发展至动物运输,再到机械运输。

正如需求一样,我专门选取了具有较高抽象性的助力因素。无论是燃煤发电厂、太阳能板还是未来的核聚变,虽然具备截然不同的特点,但它们都是能源的助力因素。

虽然这个框架还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但我相信,目前的需求和助力因素的版本足以支撑我关于世界有足够的生产资本的论点。然而,要进一步定量地确证,我们还需要考虑人口规模和增长率。 Ih8nEu/K3ZkRoE4WqbkLo0dIL6XAzlLHh8CnX8YB0e7zgTwvt86YgDZMrWzmM9H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