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新晋霸主”:英格兰都铎王朝

1522—1582年的都铎王朝:王权的集中与被约束

从整个英国的视角来看,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尚处在农业时代,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九成。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封建旧贵族的衰落、资产阶级工商业者队伍的扩充、乡绅新贵族的崛起和农民的两级分化 [16]

15世纪长达30年的红白玫瑰战争的结束,符合当时正在兴起的市民阶级的要求,尤其是商人们的要求。商人们希望新建立的都铎王朝能建立强有力的王权,消灭国内的封建割据势力,对外开拓疆土,称霸海上,为英国的商人谋取更多的利益。不过在英国,王权从来不是绝对的。第一,《大宪章》的存在始终是对国王权力的一种约束。第二,都铎王朝尽管要受到《大宪章》的限制,但国王势力的强弱依然是一个带有决定性的因素。第三,在英国,适合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庞大官僚系统直到都铎王朝时期才建立起来。国王必须依靠这一官僚系统,才能统治全国,才能保证中央财政收入,也才有财力去扩充舰队 [17]

而从王权的角度来看,在亨利八世1509年即位以前,长久以来,英格兰国王一直是“平等者中的领头羊”,而不像是“国王和皇帝”。对于英国而言,国王不应只是做君主,而应该治理国家。之前的玫瑰战争对农业或贸易造成的损害不大,但却破坏了对君主制的信心:人们认为国王没有能力或不愿意保护所有臣民的权利。特别是,王室政权已经不再是政治中立者,而是被一些人转变为派系斗争的工具。可以说,当时英国君主制的所有方面,尤其是法律制度,都深受家庭忠诚、贵族争斗、裙带主义和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

这一点在1509—1558年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以及玛丽一世先后执政期间仍无改变,直到伊丽莎白一世于1558年即位,王权得到了极大加强。然而,16世纪英国的民生问题堪忧。从亨利八世即位到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必需消费品价格上涨了5倍。若将1509年的价格指数设为100,1530年时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169,1580年时这个数字达到了342,而到1598年时这个数字已经高达685。这些数据表明,在16世纪的英国,资本家阶层已经成为凌驾于普通老百姓之上的“特权阶层” [18]

图19 亨利八世画像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这一时期的英国都铎王朝君主制的最基本特征是: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上述的16世纪英国社会结构的演变,正是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

“宗教改革者”: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

亨利八世(Henry Ⅷ,1491—1547年),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的第二任国王,于1509年继位(见图19)。亨利八世为了废掉之前的王后并立新的王后而与当时的教宗反目,他推行英格兰宗教改革,并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许自己另娶。他将当时英国主教立为英国国教会大主教,使英格兰教会脱离圣座,他本人则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威尔士并入英格兰也是发生在亨利八世在位期间。虽然亨利八世是英格兰宗教改革的推行者,英国国教(即盎格鲁宗)的领导人,但是他对教义其实并没有什么创见,一生都提倡天主教仪式及教条。他的儿子爱德华六世以及小女儿伊丽莎白一世都继续推行改革,让英国国教新教化。但他的大女儿玛丽一世在位期间曾恢复天主教的地位。

亨利八世在位期间,除了推行宗教改革外,更积极鼓励人文主义研究。合并英格兰和威尔士,使英国王室的权力达到顶峰。国家的权力扩大,而中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度也增加;亨利成功地参与欧洲大陆上的政治外交,然而却为此耗尽国库,给以后继位的英国君主带来麻烦。

“弱主”:爱德华六世(1547—1553年在位)

图20 爱德华六世画像

爱德华六世(Edward Ⅵ,1537—1553年),1547年即位英格兰与爱尔兰国王,加冕时年仅九岁。他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任妻子珍·西摩的儿子。爱德华六世是都铎王朝第三位君主,也是英格兰首位“真正信奉新教”的统治者(见图20)。

爱德华六世从小体弱多病,但这并没有阻止他接受良好的教育。两位剑桥教授理查德·考克斯和约翰·切克分别担任他的总指导老师和希腊语老师。其他几位学者则帮助他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法文。

由于爱德华六世直到过世都未成年,因此英国政务由摄政议会代为管理。该议会首先由他的舅舅萨默塞特伯爵爱德华·西摩领导,但他在1549年以谋反罪的罪名被处死,即“西摩事件”。而后由诺森柏兰公爵约翰·杜德利主持。这也是一位野心家:他让儿子吉尔福德与珍·格蕾结婚,并谋划让珍·格蕾成为爱德华六世的继承人 [19] 。珍·格蕾后来还真的在爱德华六世去世后登基,但不过九天就被玛丽一世推翻,史称“九日女王”。

爱德华六世在新教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统治很快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宗教上反对力量的存在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为严重的危机出现在经济方面。由于农业歉收,导致物价飞涨。同时,由于羊毛纺织业的发展,圈地运动愈演愈烈,这进一步加深了原有的危机。1549年英国爆发了著名的诺福克郡凯特起义,这使政府大为恐慌。萨默塞特伯爵出于同情和犹豫而没采取什么措施,但其他贵族还是设法镇压了这次起义。

“血腥玛丽”:玛丽一世(1553—1558年在位)

图21 玛丽一世画像

玛丽一世(Mary Ⅰ,1516—1558年),英格兰女王和爱尔兰女王,都铎王朝第四位和倒数第二位君主。玛丽一世是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王后的长女,她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即在她之前登基的爱德华六世,以及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即在她之后登基的伊丽莎白一世。她为了避免王位落入其信奉新教的妹妹伊丽莎白手中,还同意了与菲利普二世的婚事,因此玛丽一世同时还是西班牙王后。

她继承王位后恢复了罗马天主教(旧教),取代她父亲亨利八世在英格兰宗教改革提倡的英格兰教会。在这一过程中,她下令烧死了300名宗教异议人士,因而得名“血腥玛丽”(见图21)。玛丽一世去世后,她苦心经营的英国天主教不复盛况,被继任的妹妹伊丽莎白一世以盎格鲁宗取代。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

图22 伊丽莎白一世画像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Ⅰ,1533—1603年),是都铎王朝第五位与末代君主(见图22)。因终生未婚,有“童贞女王”之称(见表2)。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期,史称“黄金时代”。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之初,就面临诸多问题:与法国的战争,与苏格兰和西班牙紧张的关系,局势混乱,法纪松弛,财政拮据,物价飙升;尤其棘手的是国内尖锐的宗教派别矛盾。伊丽莎白一世成功地化解了上述大部分问题 [20] ,包括通过官方宣传的攻势树立其君王权威(见下表)。她推行宗教和解,不但成功保持英格兰统一,在近半个世纪统治后,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尤其是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英国历史上最重大的军事胜利之一。

表2 16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官方宣传中的伊丽莎白一世和玛丽一世形象

资料来源:Igor,Kakolewski (2021). Melancholy of Power: Perception of Tyranny in European Political Culture of the 16 th Century . Berlin: Peter Lang,p. 402.

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的四五十年是英国初始工业革命的关键期,不过这一阶段贸易总量没有大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大量并不直接体现于贸易增长上的战略性创业活动却扎扎实实地起步了 [21] 。在伊丽莎白一世近半个世纪的统治期间,英格兰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等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间开始确立。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时期也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矛盾转折期:君主专权开始向议会主权转化,在封建经济形态中已萌生出资本主义的幼芽。 Dt+BjPQlS5HApSQXcOf6CIp8hESxDvTk5ufoIaQ9pXWFT0euPts9XIzw6PFIlQ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