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中东魅影”:奥斯曼帝国

1522—1582年的奥斯曼:政教合一的军事帝国

首先,奥斯曼帝国是一个世俗与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的君主神权国家,这是本书中提及的所有其他帝国都不具备的特点。也就是说,伊斯兰教在帝国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伊斯兰教的机构和政府行政机构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关系,而这两者都由苏丹掌控。

奥斯曼帝国还有另一个区别于同时期其他帝国的特点:它是一个靠征服维持内部团结的军事帝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小农经济。即便时至16世纪,奥斯曼帝国也不是商品经济社会,货币对社会的影响十分有限,大部分人是在农田劳动,自给自足。因此,奥斯曼就更加对货币不敏感了:货币崩了没啥,反正就以物易物呗;但是农业崩了不得了,那是真的崩溃了。这一点,和大明帝国倒是有几分相像。

以上的两大制度基础,加上当时基督教世界的分裂,造就了1522—1582年间的奥斯曼帝国甚为剽悍的历史。这要从1517年说起。那年,马丁·路德与当时在位的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一世,几乎是同时对他们所在的宗教文化做了重大改革。这并不是什么巧合:这是对同样的全球局势的相似反应。更重要的是,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也影响到了对方的思想和行为。奥斯曼帝国在军事上的成功相当于扯下了基督教世界的虚弱及其在意识形态上腐朽的“遮羞布”;反过来,在16世纪早期,敌对阵营之间高涨的决战热情也迫使奥斯曼人在1517年之后必须更主动、更直接地将自己标榜为捍卫全球伊斯兰文明的先锋。塞利姆一世及其继承者看到基督教的宗教改革运动导致了欧洲的进一步分裂,决定要对这一机遇善加利用。随着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暴力冲突愈演愈烈,基督教世界陷入分裂,这就给了短短几年后苏莱曼一世开始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大幅扩张版图,尤其是在欧洲东南部扩张版图的机会 [14]

“枭雄苏丹”:苏莱曼一世(1520—1566年在位)

图15 苏莱曼一世画像

苏莱曼一世(Süleyman,1494—1566年),是奥斯曼帝国在位时间最长的苏丹(1520—1566年在位),同时兼任哈里发(见图15)。年轻的苏莱曼一世即位后不久,巴尔托洛梅奥·孔塔里尼(Bartolomeo Contarini,当时的威尼斯使节)如此描述就职典礼上的新任苏丹:“他25岁的年纪,身材高挑而硬朗,外表柔弱。颈部稍长、面容瘦削、鹰钩鼻,留着一簇小胡子和少许胡须,尽管略显苍白,却依然神采奕奕。他被誉为英明之主,好学之士,所有人都想受益于他的统治。他的头巾也大得出奇。”这一生动的形象描绘,与苏莱曼一世(又称作“苏莱曼大帝”)的画像非常契合。

苏莱曼大帝是欧洲16世纪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进入全盛时期。苏莱曼大帝统率下的奥斯曼军队的扩张态势一直到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时才被暂时遏制。而苏莱曼大帝在与波斯的萨法维王朝的战争中则占领了大半个中东地区,包括伊斯兰教三大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故都大马士革、阿拔斯王朝故都巴格达和法蒂玛王朝故都开罗等。苏莱曼大帝在位期间,奥斯曼帝国舰队称霸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其不朽的军事战绩将在本书第三章中展开。

苏莱曼一方面斗志高昂,另一方面又生性多疑、忧郁、容易激动。在漫长的统治期间,他遇到的坎坷,可能要超过他过度自大的祖先拜亚齐的遭遇,也比后来的苏丹们不得不面对的那些问题更加棘手。晚年的苏莱曼体弱多病,年轻时的高昂斗志和意气风发荡然无存——他身着朴素的衣服,用陶盘进餐。某次,在苏莱曼老迈之际,奥地利大使前来辞行。在大使的相关记述中,大帝已经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成为帝国的化身:老朽、辉煌、臃肿、造作,一条腿遭受着溃疡之苦 [15]

“酒鬼”:塞利姆二世(1566—1574年在位)

图16 塞利姆二世画像

雄才大略的苏莱曼一世本来有好几个儿子,然而最有王者气质的苏莱曼一世的长子穆斯塔法皇子(但并非皇后所生),因苏莱曼一世皇后罗克塞拉娜和大维齐尔(奥斯曼帝国苏丹以下最高级的大臣,类似于中国古代宰相的地位)鲁斯坦帕夏的谗言,被苏莱曼一世下令处死。后来苏莱曼一世对这一决定后悔不已,然而为时已晚。吉汉吉尔皇子则在得到他同父异母兄长的死讯几个月后因悲伤过度而死。而在后续争夺皇位的过程中,巴耶济德皇子于1559年被塞利姆皇子击败并逃亡到波斯,他在1561年被波斯沙赫塔赫玛斯普一世绞死。

于是,苏莱曼一世的四个儿子只剩下一个还活着,也就是后来继位的塞利姆二世(见图16)。他作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自1566年起在位直至逝世。他是苏莱曼一世与罗克塞拉娜皇后(Roxelana)的儿子。塞利姆二世登基后,沉迷酒色,因此被称为“酒鬼塞利姆”。国政大多由他的大维齐尔穆罕默德·索库鲁(Mehmed Sokollu)以及后妃努尔巴努负责。

“傀儡帝王”:穆拉德三世(1574—1595年在位)

图17 穆拉德三世画像

穆拉德三世(Murad Ⅲ,1546—1595年)的统治期间为1574年至1595年。他是苏丹塞利姆二世与努尔巴努所生的长子。穆拉德三世是一个绝对的弱主,他从来没有离开伊斯坦布尔。他在位的最后几年中,他甚至没有离开托普卡帕宫,也没出席过星期五聚礼,因为奥斯曼新军威胁一旦他离开皇宫就废黜他(见图17)。穆拉德三世统治时期,经济上愈发困难,包括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

不过,在他统治期间,奥斯曼帝国仍然在对外扩张,并在一些重要军事战争中获胜。比如,1578年,入侵格鲁吉亚和希尔凡的维齐尔拉拉·穆斯塔法帕夏占领第比利斯,指挥奥斯曼军队在彻尔德尔之战中打败了波斯人(见图18)。又比如,1582年,卡菲尔帕夏率领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又在火炬之战中击败了萨法维王朝的军队。

图18 俯瞰第比利斯老城区(笔者摄,2018年8月) x26uimfGAe7A4I+c8PCrjmzxg1CurEm17D5iyaijpEigCEAvfJF1Oibjxcv866R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