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是团聚的日子、举家欢庆的日子。外地来沪手术的病友顺利出院了,但情绪很沮丧。她说,“杰哥,今天出院了,我老公带女儿来了,本来想着她来我会更开心,但是心情有些沮丧。看着路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大家在高兴地准备过节。而我,要一家人窝在出租房里,妈妈和我姨妈要照顾我,本来别人的妈妈不需要这么辛苦的,别人的老公和孩子也不需要面对这些的,都是我的原因,让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一切,我好难过”。我读出了满屏的愧(fu)疚(neng)感(liang)!而藏在她的愧疚感之后的是满满的幸福。她从一个边塞小城来到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最权威的医院就医。顺利手术,顺利出院,举家团聚,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时刻怎么就沮丧了呢?你对得起得来不易的这份幸福吗?患者苦,家属更苦。家属围着患者转,患者的一颦一笑都牵动着家属的心。患者有没有想过,你的一个笑容能带给家属多少的安慰?只要能顺利治疗,他们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我那时候不懂,等我懂了已经晚了。于是,我赠诗一首给她:
一人生病三人陪,
棉袄贴身又贴心。
国庆中秋双节至,
顺利出院喜临门。
只要举家能团聚,
哪管是沪还是云。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月月月圆,今又月圆。月盈则亏,月缺则圆。圆缺之间经历了无数个轮回,还会继续轮回下去。诗云:“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我同意前半句,但是觉得后半句值得商榷。从文学角度上讲,后半句很美。但从科学角度,“今月”已经不再是照过古人的那轮明月了。时过境迁,物非人非。变化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要想看到古时的明月,除非时光倒流。但时光不会倒流,也无须倒流。即便重来一次,一切还原到当初的场景,人与物一切都是曾经的模样,一丝一毫不曾改变,那么, 一切就会好了吗?人就会懂事了吗?就会开悟了吗?就会圆满了吗?就会珍惜了吗? 不!你我他,还是会像过去那样我行我素、理所应当、不知轻重、不懂珍惜。唯有失去了,方能领会、方知懊悔,这难道是我们碳基生命的致命缺陷? 我们没有过去,我们没有未来,我们唯有当下。 当下的一刻,你的至亲在,你的爱人在,你的小棉袄在,你只不过换了一个地方团聚。放下过去,不惧未来,此刻的你,比很多人都幸福。人的一生,看穿了就是“借假修真、借事修人”。比如你生病了,借着生病这件事情把你们一家人聚拢在一起了,这个空前的爱的表达、空前的爱的氛围、空前的心与心紧紧贴在一起的凝聚力,所有的这些美好倾注而下,这是你生命中的配额。此刻你正在享受,坦然悦纳便是。这种幸福配额有多有少,不会永远用不尽的。一件好的事物,往往是借助一件坏的事情得以表达;人性之中最光辉的一面往往是借助最坏的事情才得以呈现。忘记疾病,好好享受。你除了好好享受当下的幸福,别无选择。这份福报,你是否接得住,就看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