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文化的产床。江南文化的源头可追溯到良渚文明时期。良渚文明距今只有5 000多年,晚于距今7 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6 000年的崧泽文化,但以其出土的玉器、丝织品、城市遗址、稻作农业等为代表,江南文化的形态与精神特征已初步形成,不仅在稻作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不同于中原地区,也出现了不同于中原实用理性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实践。过去人们把古代江南描述为一片“蛮荒未化之地”,以为只是到了南北朝时期才得到开发,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把江南文化看作长江文明的产物,解释了其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存在着明显差异,并认为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这也是我们了解江南文化发生发展的基本语境。与第一讲中江南地理空间的三个形态保持一致,本讲主要讨论江南文化三次重要的形态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