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章太炎出狱后受孙中山邀请,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担任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总编辑以及发行人。1908年章太炎借用东京大成中学教室讲授《说文》《庄子》《楚辞》等,在留学生中很有影响力。
伍舍成员中的钱均夫、许寿裳、周树人和周作人都曾去听讲,后因学校课程与讲课时间冲突,他们便与章太炎的女婿龚未生商量,希望周日上午另设一班讲学。章太炎慨然允许,地点就定在位于牛込区二丁目八番地的民报社,即章太炎寓所。于是每逢周日清晨,钱均夫、许寿裳、周树人和周作人就结伴前往民报社听讲,此前在大成中学听讲的龚未生、钱玄同、朱希祖和朱宗莱四人也前来听讲。
民报社实际上只是一间八席大小的房子,房间中央放置一张矮桌,章太炎坐在一面,八位学生围着三面听讲。讲课时,章太炎盘膝而坐,周作人回忆说:“太炎对于阔人要发脾气,可是对青年学生却是很好,随便谈笑,同家人朋友一般,夏天盘膝坐在席上,光着膀子,只穿一件长背心,留一点泥鳅胡须,笑嘻嘻地讲书,庄谐杂出,看去好像是一尊庙里的哈喇菩萨。”
师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高谈阔论,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寿裳有过详细回忆,说:
民元前四年(一九〇八),我始偕朱蓬仙(宗莱)、龚未生(宝铨)、朱逷先(希祖)、钱中季(夏,今更名玄同,名号一致)、周豫才(树人)、启明(作人)昆仲、钱均夫(家治),前往受业。每星期日清晨,步至牛込区新小川町二丁目八番地先师寓所,在一间陋室之内,师生席地而坐,环一小几。先师讲段氏《说文解字》、郝氏《尔雅义疏》等,精力过人,逐字讲释,滔滔不绝,或则阐明语源,或则推见本字,或则旁证以各处方言,以故新谊创见,层出不穷。即有时随便谈天,亦复诙谐间作,妙语解颐,自八时至正午,历四小时毫无休息,真所谓“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新方言》及《小学答问》二书,皆于此时著成,即其体大思精之“文始”,初稿亦权舆于此。
每次听讲时,朱希祖的笔记记得最勤快;谈天时,钱玄同说话最多,还经常爬来爬去,所以周树人就给他起了“爬来爬去”的绰号。
除朱希祖之外,钱玄同、周树人和许寿裳三人也都做了笔记;2010年王宁主持朱希祖、钱玄同和周树人听课笔记的整理工作,并由中华书局以《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为题出版,为了解章太炎东京讲学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其实,钱均夫在求是书院读书时就曾研读过章太炎的文章,未曾想到在东京会有机会师从章太炎治学。此种师生之间的讲学和研讨,颇有“学术沙龙”的意味。章太炎一面通过讲学传授了知识,另一面又在师生“论学”的过程中受到学生的启发,可谓教学相长。周树人后来成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钱玄同、朱希祖、朱宗莱成为国学大家,许寿裳和钱均夫成为教育家,与此段经历不无内在的联系。
正当钱均夫一面研究日本教育现状,一面师从章太炎治学之际,浙江因创办两级师范学堂派遣王廷扬前往日本考察学务,并与钱均夫、经亨颐、许寿裳、张邦华等浙籍学子洽谈办理事宜,同时邀请他们回浙江执教。钱均夫因此于1908年冬季结束在日本长达七年的留学生活,回籍执教。
钱均夫藏书《太炎先生纪念专号》,《制言半月刊》1936年第25期
1908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合影留念(前排左起:陈荣镜、杨昌济、黄际遇、章家骏、王海铸、陈衡恪、毛邦伟。后排左起:范承祜、陶履恭、钱均夫、张邦华、经亨颐、许寿裳、朱文熊、邓瑞槃)
1908年钱均夫归国前在日本东京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