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伍舍生活:“壶中好景长追忆”

每年春季是日本高等学校的毕业季。1908年春,钱均夫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经过四年学习顺利毕业,成为家族史上第二个接受过完整现代大学教育的“新人”。毕业后,钱均夫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于是计划用半年时间考察日本教育现况及其制度,尤其重点调查了日本教科书的问题。经过研究,他发现日本教育制度效仿德国,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甚至决定自学德语;且当他听闻有德国学者在东京作“日本国土概况”的讲座时还曾前往听讲,因而得知:

日本人自称国土地不肥,实有不然也者;若与德国东普鲁士一片沙地相比较,则日本土地可谓尚肥。

留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学生同窗录

材料显示钱均夫毕业后仍由浙江省提供450日元的奖学金资助

此种观点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后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提出所谓的“国土狭小”“人口剧增”“人地矛盾”等明面原因,钱均夫就让儿子钱学森去调查事实和数据,揭开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谎言。钱学森的这种通过科学调查和理性分析找出事物背后的“真因”的方法,其实就来自钱均夫的家庭教育。

恰在此间,同时毕业的许寿裳因准备赴德留学,想找一个安静的住处补习德语,故在东京本乡西片町十番地吕字七号租到一处住所。这里原先的主人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许寿裳以35日元租下后便邀请钱均夫、朱谋宣(一作朱谋先)、周树人和周作人同住,均担房租。这样对于钱均夫而言,还可以同许寿裳一同学习德语。许寿裳后来回忆说:

这原是日本绅士的家园,主人为要迁居大阪,才租给我的。规模宏大,房间新洁而美丽,庭院之广,花木之繁,尤为可爱,又因为建筑在坂上,居高临下,正和小石川区的大道平行,眺望也甚佳。我招了鲁迅及其弟起孟,钱均夫,朱谋宣共五人居住,高大的铁门旁边,电灯上署名曰“伍舍”。

“伍舍”即为五人居住之意。从周作人的回忆中,可以想象伍舍生活的悠闲情状:

那房子的确不错,也是曲尺形的,南向两间,西向两间,都是一大一小,即十席与六席,拐角处为门口是两席,另外厨房浴室和下房一间。西向小间住着钱家治,大间作为食堂和客室,南向大间里住了许季茀和朱先(作者注:指许寿裳和朱谋宣),朱是钱的亲戚,是他介绍来的。小间里住了我们三人,但是因为太窄,夜间摊不开两个铺盖,所以朱钱在客室睡觉,我则移往许季茀的房间,白天仍在南向的六席上面,和鲁迅并排着两张矮桌坐北。

五人合租之际,感情融洽,如同手足。此间,他们经常一起同游上野公园,购书读书,及至回国后仍维持深厚的兄弟情谊。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伍舍生活仅维持了半年,钱均夫和朱谋宣于冬季先后回国,许寿裳、周树人和周作人因租金太高也相继退出。退出伍舍时,许寿裳还套用苏东坡诗句写了一首《留别伍舍》以作留念: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壶中好景长追忆,
最是朝颜裛露时。

伍舍旧影

“壶中好景长追忆”,这段伍舍成员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长留在他们的心间。伍舍的时光虽短,却有一件事情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即师从章太炎治学,他们因而也成为章太炎在日讲学期间的入室弟子。 o/MoX8EHx3lVPsWt6ndOM6EgZRQ60g3TmrNuK/Jg2wUD5pLk2Lh37WayvI3lHAB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