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京高师:构建新知识体系

1904年7月,钱均夫以优异成绩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接受大学教育。该校由日本教育家诸葛信澄借鉴美国师范教育创办于1872年,位于汤岛昌平黉,为日本筑波大学前身。这是一所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以培养师范学校和普通中学教员为目的,完全不同于钱均夫此前接受过的私塾、义塾或书院教育。考入东京高师求学,是钱均夫人生的一个新起点,由此他进入构建新知识体系的阶段。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分为四个学部,钱均夫在第二学部(地理历史部)。学校采取四年学制培养模式,分为一年预科和三年本科,且在第四学年需要“在本校附属学校,从事实地授业” ,即教育实习。钱均夫在预科阶段的学习科目如表3所示。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表3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预科阶段科目表

资料来源:湖北师范生:《学校制度》,东京秀英舍第一工厂印刷,1905,第81、82页。

1905年钱均夫升入本科,除主修地理和历史外,还要学习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专业,如表4所示。近25年后,钱均夫仍记得当年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授课情形,他说:“教授教育学科之大濑先生,演讲各国义务教育,曾提及法国在推行义务教育以前,首先确定三原则(一)不收学费;(二)所有书籍用品概由公家供给;(三)自由教育,即在学校内不准实施宗教教育,代以修身科。” 此种义务教育的思想,成为钱均夫后来任职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时的重要指导,并在实践层面有所推广。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钱均夫曾于大学四年级在此校进行教育实习

表4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本科阶段科目表

资料来源:湖北师范生:《学校制度》,东京秀英舍第一工厂印刷,1905,第83、84页。

值得一提的是,钱均夫主攻师范教育专业之际,并未限定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范围,而是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广泛阅读,涉猎甚至是深度研究了西方哲学、经济学、生物学以及法学,不断构建起“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前沿知识”为一体的新知识体系。

求学期间,钱均夫不仅经常参加留学生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而且还结识了同在日本留学的李叔同,二人常邂逅于集会场所。据钱均夫学生黄萍孙说,钱均夫留学日本期间曾参加过同盟会。 另据研究,1907年钱均夫、许寿裳、周树人、周作人、龚宝铨和朱希祖等人曾在东京组织过“同学振起社”。

1904年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留学生的合影(前排左起:陈英才、谭锡恩、伍崇学、钱均夫、陈文哲。后排左起:许寿裳、毛邦伟、陈荣镜、张邦华)

当时,同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的中国学生,还有许寿裳、经亨颐、陶孟和、杨昌济、陈衡恪、陈文哲、毛邦伟、陈荣镜、张邦华、伍崇学、谭锡恩、陈英才、范承祜、朱文熊、邓瑞槃等。这些留学生不仅努力求学,也常聚会议论、针砭时弊;他们回国后大部分人从事教育事业,且以此为终身之志,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均有卓著贡献。

多年之后,已经回到国内的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同学们,还经常组织各种同窗会,编辑同窗录,保持交往,以联络同学感情。 0mpe9Xx+xGc7WYaaalfLqk/qXC+5Nv7C8NYQvrXiRKAJKtOOcU/571HtTtzPS7n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