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初到日本:究竟何者能救国

中国自近代以降频受外国侵略,但士大夫群体仍普遍坚信中国文化和制度胜过外国,只是武器落后而已,故在洋务运动中创办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等。然而中国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使士大夫们深知,若要与强国相争,非接受世界新文化、新思想和新制度不可。此后,日本一跃成为晚清政府师法图强的学习对象,官费和自费赴日留学蔚然成风,求是书院派遣学子赴日留学即缘于此。钱均夫回忆说:

在这个时候,国人才知道世界各国有中学小学的学制,浙江才打算培植师范生。因为要办理师范学校,不能不先造就师范人才,最初派十五人到日本指定学习师范教育,养正书院五人,求是书院十人,兄弟也是其中之一。

早在1901年求是书院就作出决定,由“抚院给资”,派遣钱均夫等人前往日本“分习专门”。 1902年9月,钱均夫以浙江官费生身份东渡日本留学,同批赴日留学的浙江官费生还有周承菼、施雨若、韩强士、章馥亭、韩叔陶、沈芑舫、许寿裳、寿昌田。 这批官费生抵达日本后均进入东京宏文学院普通科,被编为浙江班。此前,稍早抵达日本的周树人虽为绍兴籍,但因以江南官费身份派出,故被编在江南班。此间,钱均夫与周树人相识、相交,日后又成为挚友。

钱均夫抵达日本时,宏文学院尚未开学,于是他专门去看望此前由求是书院派出、正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读书的蒋百里。走进校门,钱均夫远远就看见一位体态清癯的汉子正在操场上翻铁杠子,走近一看,才发现这就是出国前弱不禁风的好友蒋百里。蒋百里十分幽默地对钱均夫说:“我每晨在此锻炼身体,你来看,我的身子不是比前结实得多了吗?” 两位友人在异国他乡相见,相谈甚欢。

9月11日,东京宏文学院开学,钱均夫开始了在日本长达七年的留学生活。东京宏文学院由日本著名教育家、日本“柔道之父”、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嘉纳治五郎创办,主要目的是为清朝留学生补习日语,具有语言学校的性质。此间,在该校担任过日语老师的有:三矢重松、难波常雄、松下大三郎、小山左文二、门马常次、菊池重松、松本龟次郎等。

东京宏文学院旧影

嘉纳治五郎

宏文学院每年学费和住宿费为300日元,入校时一次性缴纳。 钱均夫由浙江官费资助,除缴纳学费和住宿费外,还有余额作为生活费。宏文学院实行住宿制,对学生统一管理。表2是宏文学院每日作息时间安排表,从中可见钱均夫的日常生活。

表2 宏文学院作息时间安排表

资料来源:大江平和:《宏文学院与中国留学生生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论文,2002,第30页。锡金:《关于弘文学院二三事》,《吉林大学学报》1978年第4期。

钱均夫在求是书院选修过日语,但属于“哑巴日语”,能看不能说,因此到日本后格外努力学习日语。经过勤学与苦练,他的日语成绩进步很快,且能自如运用口语。日语教师松本龟次郎说:“这批浙江班的学生们知道毕业后进入高等学校势必要用日语上课,因此每个人都十分认真学习日语,成绩也相当优秀。” 松本龟次郎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专门为中国留学生编撰《言文对照汉译日本文典》并由东京国文堂书局于1904年出版,此后增印十余次。松本龟次郎曾教授过数以万计的中国留学生,包括周恩来。

除日语外,宏文学院还聘请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教授相当于日本中学程度的课程,包括英语、理科示数、算数、三角、代数、几何、理化学、图画、地理、历史、生物等。由于钱均夫出国前就已经学过这些课程,学起来并不难。此外,嘉纳治五郎还经常邀请知名学者讲授高等学府才会开设的讲座,例如,请丘浅次郎讲授进化论,神保博士讲授中国地质,坪井正五郎讲授人类学等。这对开阔眼界和激发求知欲起到积极作用。因而有时评称:

专门学问非可易言,乃以最短之时间述其毕生之学业,其亦何能详备。惟借此使吾国民知世界学术之不易言,而争自奋以求进步,则或嘉纳氏之苦心。

宏文学院还经常组织学生郊游和参观日本工厂,深入日本社会和日常生活,钱均夫都积极参加,不仅增长了他的见识,也丰富了课外生活。1903年春季是钱均夫在日本度过的第一个樱花时节,日本按例放假;钱均夫约上周树人等同学结伴到箱根温泉游览,观赏日本著名景点芦之湖的风光。不仅如此,宏文学院每周都会安排5小时体操和1小时修身。这与校长嘉纳治五郎作为日本讲道馆柔道创始人有直接关系,他还从1903年3月开始在宏文学院亲自教授柔道,钱均夫、周树人等都上过他的柔道课。

宏文学院虽由日本人创办,但仍受清政府“监督”,且每晨须向北京方向遥拜行礼,而留学生还经常受到一些日本人的蔑视。种种情绪交杂,学生逐渐形成一股反抗力量,最终演变为1903年宏文学院退学事件。当时留下了一份退校学生名单,名单中包括48人,有周树人、许寿裳、寿昌田、厉绥之等。擅长史料考证的日本学者北冈正子经过研究后发现,这份名单中虽未有钱均夫三个字,但名单上的日文“钱永复”可能就是“钱均夫”的误写。 此外,作为“拒俄义勇队”成立的亲历者,钱均夫多年后提供了一段非常珍贵的回忆史料:

所谓学生义勇军之历史,其渊源发生于一九〇五年(作者注:应为一九〇三年),是时适值俄军盘踞东三省,侵及朝鲜;日本将起而与抗,战绩成熟,不可遏止。留学日本学生见夫祖国濒于危殆,战争结果,不论谁胜败,东省国土,恐非我有;激于义愤,出于爱国热忱,咸主中国必须加入作战,将来于外交上或可挽救于万一,愿效前驱,回国请命。于是在留学生会馆组织学生义勇军,聘日本人任教练,复推代表钮永建、汤尔和两君返国,要求袁世凯予以援助。时袁氏统率北洋军,号称新军,声势甚壮,竟遭袁氏嗤为小孩子行动,掉头不顾,但国内人士表同情者亦属有限。

宏文学院学制三年,若提前完成课程即可获准毕业。1902年9月至1904年3月,钱均夫经过一年半时间就修完规定的课程并提前毕业,于同年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现日本筑波大学前身)专攻师范教育。然而,就在初到日本之后不久,他对于究竟如何救国曾一度产生思想摇摆。

钱均夫出国留学时正处于青年时代,思想活跃,血气方刚,胸怀急于救国济民之心。虽说留学前被指定学习教育,但他还是惊叹于日本在经济、军事、工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于是产生改换专业的想法。不止于他,同批留学生都有如此念头,“觉得要救国家,要做的事情很多;有的说要革命,须学制造军械,须学陆军;有的说先要救人,须学医学;有的说要振兴实业,须学工业” 。起初,钱均夫决定放弃教育而改学医学,但在留学监督汪大燮“什么都可以救国”的劝导下还是决定专攻师范教育。未承想十余年之后,钱均夫又成为教育总长汪大燮的下属,服务于教育事业。 rAggBpr/cuvgm9dqXbAUcWFtD5uj64T4qGiV73SOFpJbQ/2ZB4eXzJl8FJqJU+9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