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那个时代的觉醒青年

何谓“求是之学风”?

这是钱均夫1947年回浙江大学作演讲时提出的。在演讲中,他以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引申回忆说:“追忆往昔在校时,各同学孽孽为学,互以敦品励行相勉。如有以功利之说进者,常自笑之,而不以为意。” 可见,求是书院首在立人,应尽一己职责,发扬为人之道,教导学生“不应沾之于食取功利为满足”。正因如此,钱均夫在求是书院不仅刻苦学习规定课程,还广泛阅读《明夷待访录》《曾胡文集》《天演论》《求己录》等课外书籍。多年之后,他还曾回忆读《天演论》的情形,说:

二十余年前兄弟求学时代,斯时同学中闻有新译书籍出版,群相购致,惟恐或后。而严几道所译《天演论》一书,当时最为风行,同学咸人手一册,昕夕研究。嗣教师出题考试,命题为“读《天演论》书后”,试卷中无不就其所见,各抒议论。

《求己录》是钱均夫在书院创办人林启的启发下读的。林启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离任时向每位求是学子赠送了一套由陶葆廉(1862—1938,字拙存)编辑的《求己录》作为纪念,期望求是学子能养成民族意识,为国效力。钱均夫后来回忆说:

记得林太守当离任出行前,曾赠送我们同学每人一本《求己录》做纪念。《求己录》这本书里,引证中国古今所受外祸压迫的事迹,及其所以失败的原因,对于宋代一朝之灭亡,尤为详细讲到。其大意是说凡人做事都靠自己努力,国事亦然,敦嘱三校学生,必须自新,为国效力。

由此可见,求是书院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古已有之的八股思维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由此,钱均夫不断受到思想上的启蒙。当他回到母校作演讲时,便情不自禁地以求是学子的“光明磊落”与“为人群服务为己任”来概括何谓“求是之学风”。他在演讲中说:

辛亥革命中,江北提督之参谋长史寿白,提兵攻取南京,浙江克复时之总司令周赤忱,均为求是学生;彼等于功成之后,相率退职。又如同学王维忱,后为高等学堂教务主任多年,亦曾参加国父孙中山先生所领导之十大革命战役中之萍乡一役;光复后,乃缄口不言其事。此种光明磊落之态度,只知为人群服务为己任,正与董仲舒立言之一意相吻合,故敢以斯二语表明求是之学风。

钱均夫保留的林启赠书《求己录》

从历史上看,求是学风形成之际正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之际,求是书院由此成为浙江新知识、新文化以及新思想输入和传播的场所,将求是学子塑造成了那个时代的觉醒青年。而随后发生的“罪辫文”案便证明了求是学风的思想启蒙作用。作为整个事情的亲历者,晚年钱均夫的回忆为了解当时的情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Y4mStd3GLK5eroIHypaCSZZOnnwgT+TQLNg/f4bWXlKCBBF/VutnmGgBKLbCFw2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