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资料②
孕育黑暗的家

2020年11月6日

饭村达之的采访记录

有一种叫作“特殊清扫”的职业。

工作内容是帮助清扫孤独死者或意外身亡者的房间。

一般来说,人死后会有家人朋友为其筹办葬礼,遗体会在几天内被火葬。但无依无靠者若是死在自己的家中,尸体可能会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在屋子里放置几星期甚至几个月。尸身腐烂,污垢渗入地板。

特殊清扫者的使命,就是消除这种附在房屋上的“生命的痕迹”。

我这次的采访对象饭村达之,就是一位任职近十年的特殊清扫者。

他说自己原本是建筑工人,四十五岁之后才转行从事现在这份工作。

饭村 怎么说呢,主要是体力跟不上了吧。三十几岁的时候,不管做多辛苦的工作,只要喝了酒睡上一晚,第二天就又是一条好汉。人过四十,前一天的疲惫就没法一扫而空了。

疲惫逐渐累积,不知不觉间就令人难堪重负了。一天早上醒来,我根本动弹不得,就这样直接住了院,然后就病来如山倒。力气也大不如前,没法再做回木工了。

话虽如此,一把年纪的我也不可能再去坐办公室,于是靠前辈的关系,进了现在的特殊清扫公司。

饭村往嘴里塞了一把毛豆,大口咽下啤酒。

饭村 所谓的特殊清扫啊,是一种 把人从房子里解放出来的工作 。很多人的想法和我相反,认为“房子被尸体弄脏了,所以要打扫干净”。

这种说法,好像把房子说得比人还尊贵呢。这怎么可能呢?先得有人住,才会建房子。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更重要。这是做木工的时候,师傅对我的教诲。换工作后,这句话仍然是我工作的准则。

死者上天国或下地狱的时候,要是身体的一部分留在房子里,肯定会对尘世念念不忘吧?所以要由我们这些清扫者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帮助死者的魂灵从房子里逃走。我就是干这个的。是不是挺有意思?

……不好意思,我可以再要一瓶啤酒吗?

我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饭村的。因为我发现,饭村很了解我需要的 某个信息 。于是我约他在他居住的静冈县一家居酒屋见面,并对他进行了采访。

虽然我对特殊清扫的内容很感兴趣,但再任他说下去,恐怕会离题甚远。所以在点完第二瓶啤酒后,我决定切入正题。

笔者 说起来,我听说饭村先生您曾经清扫过 津原家 的房子,可以和我讲讲那次经历吗?

饭村 啊,对对。抱歉,我跑题了。

二〇二〇年,静冈市葵区北部发生了一起十六岁少年杀害家人的案件。

除了案发时外出工作的父亲,一家人全部遇害……受害者是 津原少年的母亲、祖母、弟弟 三人。邻居听到津原母亲的惨叫后报警,警察赶到时三人已经死亡,津原少年没有反抗便被带上了警车。

凶器是一把菜刀。切到一半的蔬菜还放在厨房的案板上,少年像是从正在做饭的母亲手中夺过菜刀实施犯罪的。

案发当时,三名受害者的遗体状态如下:

母亲 ——倒在厨房。胸部有一处刀伤,衣服上有扭打的痕迹。

祖母 ——躺在自己房间的床铺上,闭着双眼。凶器透过盖在身上的毛毯造成了多处刀伤。祖母似乎腿脚不便,行动困难,死前没有任何抵抗。

弟弟 ——倒在厨房的入口处。腹部有刀伤,菜刀还留在腹部。

津原少年上半身也有多处伤口,在医院接受治疗后被捕。

据说他对警察供述,自己“一直焦躁不安”“对未来不抱希望”“母亲和祖母关系不好,我在家待不下去”等。“互联网一代的绝望”“家庭内部缺乏交流”……就在舆论将案件贴上种种社会问题的标签、大肆讨论的时候,一个神秘的传闻不胫而走——

津原家的 户型 有问题。

传闻没有引发什么热度,很快就被人遗忘了。然而我当时正在写《怪屋谜案》,对户型图抱有强烈兴趣,实在无法对其视而不见。

我单枪匹马地调查此事,尽管用尽办法,得到的信息却少得可怜。别的先不说,我连津原家的户型图都没拿到。

就要放弃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一件事。

特殊清扫公司通常会在警方完成现场调查后进入发生杀人案的房屋进行清扫。这意味着, 给津原家做清扫的人一定了解房屋的布局

这就是我下决心采访饭村的原委。

饭村 当时包括我在内,共有十人出动。一般来说,顶多八个人就足够做一次特殊清扫了,唯独那次不同。到底是发生了命案嘛。

笔者 工作难度很大吗?

饭村 是啊。尤其是老太太的房间到厨房的路上,简直是血流成河啊,不得不把整块地板都换掉,工程量大极了。唉,身体上的辛苦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可那次搞得人连情绪都很崩溃啊。受害者当中还有小孩,你知道吧?

笔者 知道。是津原少年的弟弟吧。

饭村 厨房入口处有一小摊血,都是那个孩子的。

看到那摊血的时候,我可难受了。我跟我那离婚的老婆也有个小男孩啊。

笔者 这样啊……

饭村 ……抱歉,把气氛搞得这么凝重……对了,你想要津原家的户型图是吧?给你带来了。这东西好歹能顶一盘毛豆吧?

饭村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张叠起来的纸。

纸上印着一张户型图。

饭村 这个就是津原家。

笔者 欸?您是怎么拿到这张户型图的?

饭村 这种东西网上有的是,我随意找来一份,就印出来了。

奇怪。

我之前查过许多网站,都没找到津原家的户型图。不过,既然进过这座房子的饭村这样说,那这张户型图想必就是真的。怪就怪我搜东西的本事不到家吧。

饭村 话说回来,这房子也真是够呛啊。

常年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精神会出问题也不奇怪——这房子真就不适宜居住到这个份儿上。

笔者 是哪里……不适宜居住呢……?

饭村 你看看这户型图,不就明白了?

笔者 不好意思,在我眼里,这就是一栋普通的房子啊……

饭村 那你试着把自己当成房子里的住户,换位思考一下。

比方说,你平时在一层的客厅吃饭。可是客厅总会有臭味飘来,影响你的食欲。这里面的道理,你懂不懂?

这栋房子,厨房、浴室里的下水口集中在北边。北边照不到太阳。所以冬天积水总是干不了,到了夏天则会蒸发掉。

这么一来,下水就会混着厕所的臭味从走廊飘进客厅。客厅又没有门,无法阻隔臭气。

笔者 客厅为什么没有门呢?

饭村 因为建房子的时候不舍得花钱呗,想方设法地节省施工费。

笔者 原来如此。

饭村 客厅不装门还有其他弊端。

假设吃饭的时候有人上门收订报纸的钱,或者是宗教团体的人上门劝人入教,会发生什么呢?没吃完的饭、一家人的模样全会被外人看到。隐私什么的,就完全没法要求了。

至少该在靠厨房的一侧做个出入口啊。大概是因为楼梯压缩了空间,没法做吧。

饭村 硬要在不够宽敞的空地上建房子,就会出这种不协调的问题。换句话说, 日本的住宅本来就容易产生不协调

不过,即使空间狭窄,优秀的设计师也能做出好的设计。

可做这幅设计图的家伙明显水平不行啊。

饭村 比方说,厨房、更衣室、厕所的出入口都集中在这一块。因此一家人很容易在这里发生冲突,甚至发展到吵架的地步吧。

笔者 照这么分析,这套房子住起来确实不舒服呢……

饭村 对吧?二楼更过分哟。

饭村 对于这样大小的房子而言,一般二楼建三四个房间是比较合适的。但这里竟然挤下了五个房间,这就导致楼上没有了建走廊的空间。

由于没有走廊,想去里屋,就必须穿过外面的房间。也就是说,外面的房间兼有“通道”的作用。而且,二楼和一楼一样没有房门。

这套房子里,压根儿就没有所谓的“私人空间”。

笔者 这确实……令人不安呢。

饭村 阳台不朝南,也令人反感。洗好的衣服最好晾在南边,南风吹着,干得才快。

我感到自己的兴致逐渐变淡。饭村的分析确实有说服力。他以前当建筑工人时盖过许多房子,只消看一眼户型图,多半就能判断出一套房子的好坏。这套房子或许确实如他说,不适宜居住。

不过,“住在不宜居的房子里就会变成杀人犯”的说法,未免有些强词夺理了。饭村或许看穿了我的想法,轻咳一声,语气一变。

饭村 在这样的房子里住上一两天,确实没有任何问题。但若是连续住上五年、十年,琐碎的压力日积月累,难免情绪失控。你也许会认为我这话夸张了,但房子就是有这样的力量。

笔者 真会如此吗……

饭村 不过呢——

他忽然压低了音量。

饭村 我刚才那些话,顶多是个前提。重要的是 津原一家住进这栋房子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你有小孩吗?

笔者 不,没有。

饭村 那请你想象一下,再回答我的问题:如果家里有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在玩耍,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笔者 呃……确保孩子的周围没有危险?

饭村 你说得没错,但还有更重要的。正确答案是“ 孩子能随时看到父母 ”。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时,会萌发独立意识,想要自己玩耍。但两三岁的孩子若是彻底脱离父母,便会感到不安,所以他们一般会在客厅玩耍,因为日本大多数住宅的厨房和客厅是连着的。母亲就在不远处的安全感和独自玩耍的自由——同时享受这两点,对孩子来说是最舒服的。

而这栋房子从客厅看不到厨房,也没有既能看到厨房,又可供孩子玩耍的房间。

津原少年小时候,也许一直活在不安之中吧。

笔者 嗯?等一下。

厨房旁边有一间和室啊,这个房间不就是最合适的玩耍场所吗?

饭村 不,这是老太太的房间。

“老太太的房间”……听到这个词,我不禁脊背发凉。

母亲 ——倒在厨房。胸部有一处刀伤,衣服上有扭打的痕迹。

祖母 —— 躺在自己房间的床铺上 ,闭着双眼。凶器透过盖在身上的毛毯造成了多处刀伤。

弟弟 ——倒在厨房的入口处。腹部有刀伤,菜刀还留在腹部。

少年的祖母是在自己房间遇害的,而母亲和弟弟死在厨房。

命案发生在横向相邻的两个房间——即使不愿想象,也很有画面感。

饭村 津原家的老太太,是男主人的生母。

站在儿媳的角度上,这样的房间布局意味着自己在厨房干活的时候,婆婆总是待在旁边。即便是血脉相连的母女,长期如此也会令人喘不过气,更不要说婆媳了。

而且那老太太腿脚不便,几乎卧床不起。儿媳难免遇到饭做到一半却要伺候婆婆上厕所之类的事,恐怕心里一直很恼火吧。

孩子能够敏感地体察父母的情绪。难以想象一个小孩能在母亲长时间神经紧绷的环境里玩得开心。然而,一个人在客厅玩又不踏实。

孩提时代,这个家里恐怕没有让津原少年安稳成长的地方。

少年确实向警方供述,“母亲和祖母关系不好,我在家待不下去”。

饭村 而孩子长大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津原少年的房间在这里。

饭村指着二楼的收纳间。

饭村 入户打扫的时候,我往里瞥了一眼。屋里摆着桌子、台灯和被褥。那孩子大概喜欢足球吧,墙上还贴着J联赛 的海报呢。

笔者 不过,他为什么住在收纳间里?

饭村 排除法嘛。刚才我也说了,二楼没有私人空间,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和地狱没什么两样。

这个收纳间是唯一安了门的、能让人放松的地方。津原少年不是喜欢把这里当作自己的房间,而是 除了这里没有别的选择

一个没有窗户、狭窄昏暗的房间。长时间住在这样的地方,恐怕谁都会情绪低落吧。

年幼时承受着不安与孤独,青春期又在狭窄昏暗的空间度过,再加上整套房屋的居住感不佳,津原少年的内心逐渐扭曲……是这样吗?

饭村 哦,当然不能说只要住在这套房子里,所有人都会变成罪犯。津原少年大概原本就有犯罪的潜质吧。

是这套房子放大了这部分潜质……孕育了他内心的黑暗。

笔者 如果他在其他房子中成长,悲剧就不会发生吗?

饭村 我是这样认为的……不过,其他地方说不定也会发生同样的事。

毕竟内心被黑暗笼罩的人不止津原少年一个,这样的房子也不止一套。

笔者 ……什么叫“不止一套”?

饭村 就是字面意思。 在日本 这样的房子至少有一百套

笔者 欸?

饭村 你听说过“Hikura House”吗?

这是一家以中部地区为中心的建筑公司。在木工行业中,这家公司是臭名昭著的“无良商户”。他们就是做这种生意的。

首先是设计户型图。假定做出了一张三十坪 的户型图,那么这家公司就以中部地区为范围,尽可能多地买下三十坪的土地。然后像盖章似的,建起一模一样的房屋。

这样做可以将一份户型图应用于许多场景,建筑材料也能批量订购,从而节约成本。Hikura House就能以低廉的价格将批量生产的房屋卖给客人。这就是所谓的“商品房”。

任何一家建筑公司都会卖商品房,这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出在 房屋户型不好和批量生产质量差的房屋 上。就和这套房子一样。

笔者 那么,津原少年住的就是Hikura House批量生产的商品房吗?

饭村 没错。我在中部住了很长时间,见过好几次Hikura House的宣传单。除了户型图,上面还这样写道:“一栋两层新房,六室一厅,只要一千五百万日元。”光看这份描述,可是很诱人呢。

一栋房子的市价约为三千万日元。Hikura House的房子是市价的一半,而且除了客厅,还有六个房间。外行肯定觉得很值吧。然而,真相却是 这样 :为了让广告上的数字好看,建筑公司建了六个房间,将空间挤得满满当当的,十分憋屈;为了削减成本,又省去了房门。商家根本没考虑过住户的居住舒适度。

Hikura House就是这样的公司——用花里胡哨的广告、强硬的营销手段将房子卖出去,却不管售后。

饭村一开始就说“这种东西网上有的是”,现在我终于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了。

他大概是从房地产信息网上下载的户型图吧。这说明, 此时此刻 这样的房子仍然在许多地方出售

如果今后又有一个津原少年那样性格的人住进这样的房子……想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饭村喝光第二瓶啤酒,点了一份香草冰激凌。

饭村 不好意思啊,我一个人吃个不停。

笔者 不会,您提供的信息很宝贵。

……不过,Hikura House干了那么多恶事,竟然一直没倒闭呢。

饭村 那帮家伙很擅长做推广,愿意花大价钱打广告。只要公司的形象好,大部分客人都会上钩。

笔者 原来如此……

饭村 不过,他们也不是一直如此。Hikura开始重视媒体形象,是受一起案件的影响。

笔者 案件?

饭村 那时候……我还是个实习木工,所以那大概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事吧。

Hikura的社长不知怎的陷入舆论风波,有传闻称他“年轻时曾虐待幼女”。

虽然那消息最后好像被证明是假的,但当时的电视台、杂志社都对此津津乐道,传闻也引起了普通百姓的讨论。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翻车”吧。

口碑这东西是很可怕的,Hikura的股价暴跌。在这一点上,只能说他们太惨了。

与此同时,Hikura在中部地区的竞争对手、一家叫“House Maker美崎”的建筑公司抓住了可乘之机,扩大了市场份额。那之后,Hikura有十多年都没能翻盘。

这惨痛的经历大概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媒体面前,事实往往苍白无力。

回到家,我试着在网上搜索“Hikura House”。

一系列搜索推荐词映入眼帘:“Hikura House过分”“Hikura House诈骗”“Hikura House宗教”,等等。粗略浏览一番,果然如饭村所说,这家公司似乎出售了不少劣质的住房,消费者对它的评价很糟糕。

接着,我打开Hikura House的主页。

“优质的住宅,实惠的价格”——紧跟这句文案的,是许多知名“网红”在装潢时尚的客厅里开家庭派对的照片。

页面上还引用了一段视频。点开一看,是人气女演员伴着著名作曲家的音乐,用动人的嗓音低语:“Hikura House,圆你一场美梦。”

“在媒体面前,事实往往苍白无力。”我想起饭村的这句话。

曾因媒体报道栽过跟头的Hikura House总结经验,学会了反过来利用媒体的力量遮盖消费者的差评。

页面的角落有一个写有“经营者的问候”字样的按钮。我点进去,里面是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Hikura House的会长——一个戴眼镜、长着鹰钩鼻子的老人,名叫绯仓正彦。另一张照片是一个短发的中年男子,职位是社长,名叫绯仓明永。

两个人长得很像,尤其那鹰钩鼻,简直如出一辙。他们多半是父子。

我关上电脑,目光又落在饭村给我的那张户型图上。

二〇二〇年,悲剧发生在这栋房子里。受害者是 津原少年的母亲、 祖母和弟弟

邻居听到津原母亲的惨叫报警,警方赶到时,三人已经死亡。凶器是一把菜刀。母亲做饭时,津原少年从她手中夺过菜刀,当作凶器。

母亲 ——倒在厨房。胸部有一处刀伤,衣服上有扭打的痕迹。

祖母 ——躺在自己房间的床铺上,闭着双眼。凶器透过盖在身上的毛毯造成了多处刀伤。

弟弟 ——倒在厨房的入口处。腹部有刀伤,菜刀还留在腹部。

津原少年上半身也多处受伤,在医院接受治疗后被捕。

忽然间,我有了一个疑问。这三人遇 害的顺序是怎样的

既然弟弟的腹部有刀伤,菜刀还留在腹部,那么弟弟应该是最后一个遇害的。那另外两个人呢?我看着户型图,展开想象。

这个顺序看似自然,但仔细想来仍有蹊跷之处。 祖母为什么没有醒

津原母亲的叫声之大,可是让街坊四邻都听到了。

祖母就在隔壁,不可能不被吵醒。既然如此……

这就和“ 祖母 ——躺在自己房间的床铺上, 闭着双眼 ”的信息相互矛盾。

那就是祖母先遇害的喽?

这样就可以解释祖母被警方发现时为何闭着双眼了。可与此同时,又有新的疑问产生: 津原少年为什么会受伤

若他在和室刺杀祖母后和母亲扭打起来,菜刀起初肯定在津原少年的手上。更何况他是个十六岁的男孩,和母亲相比,力气肯定占绝对优势。

然而,母亲身上除了胸部其他部位没有伤口,倒是少年的上半身多处受伤。

两人扭打时,手握菜刀的是母亲——如果是这样还比较能说通。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种颠覆我之前想象的恐怖可能。

刺杀祖母的莫非不是津原少年 而是他的母亲

婆媳关系不睦、看护老人带来的疲惫、住房舒适度差。

这些压力日积月累,终于令母亲崩溃。她抄着手中的菜刀,向睡在隔壁房间的婆婆身上刺去。

津原少年偶然看到母亲行凶,跑到和室,试图阻止母亲。

少年将母亲从祖母身上拉开,两人扭打着来到厨房。

其间,母亲手中的菜刀多次刺中少年的上半身。

“老太太的房间到厨房的路上,简直是血流成河啊”……这些血,说不定是津原少年的。

在激烈的扭打中,津原少年不慎刺中了母亲的胸口。

弟弟听到惨叫赶来。

“弟弟看到我杀了母亲”……惊慌失措的少年将菜刀捅向弟弟的腹部……

这些不过是我的想象。然而——

这座房子蕴藏的黑暗,或许不仅于此。

资料②《孕育黑暗的家》完 /VUedY8mZ+osgiXOXiDUN2fQvSGQjC4MrwZpOa4kJL0MjO2FZLQAjcqn7PehqG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