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父母之爱,贵在认同,方能使其生命之花绚烂绽放。
有很多孩子特别聪明,但他就是不喜欢学习,他的聪明都用在别的地方了。 我们的教育动作都做对了,比如该辅导也辅导了,该陪伴也陪伴了,该给予的教育资源也给予了,但是孩子就是学习成绩不够好,怎么办呢?——让孩子做他自己。
谈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一个婚礼现场,我爸爸带着我,爸爸的同事带着他的小孩,那个小孩是个学霸,两个大人一边观礼一边聊天。
那个叔叔说:“哎哟,你们这孩子多机灵啊,你看,往这儿一坐,给这个倒茶,跟那个说话,我们这个孩子啥也不会,就是个书呆子。”
我爸就说:“哎哟,你们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清华、考北大,我这孩子也饿不死,她有能力养活自己。”
这个能量是对的,那个叔叔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学习的料,我爸爸知道我就不是学习的料。
我爸当时还讲了一句话:“我特别想让我的孩子当老师。”
当然后来命运的轨迹没有让我爸爸实现夙愿。又过了些年,我走向了家庭教育。记得我的第一堂课讲完,别人喊我王老师,我一瞬间不知道在叫谁。当我明白是在喊我时,内心忽然涌起一阵感动。因为爸爸的心愿在我这里真的实现了,我从一个商人变成了一个老师。
于是课后我给爸爸打电话。
我说:“爸。”
爸爸说:“咋了,闺女,忽然打电话。”
我说:“我现在做老师了。”
爸爸笑了:“你教人怎么淘气呀?”
我说:“不是,我教人家不打架,教人家孩子和父母不打架。”
我爸忽然声音有点哽咽,说:“你还教人家怎么不和父母打架,你那时候跟你妈打的呀,人仰马翻的,不过也是,你知道为啥跟你妈打架,你现在就能教人家怎么不跟妈妈打架。”
我说:“是啊,爸,我现在就教这个的。爸,你说我教得好不好?”
爸爸说:“好,你干啥都好。”
我们的生命在被父母认同和允许的那一刻才有可能绽放。 我们以往的教育,很多时候是和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的,父母在孩子12岁以后,管教方法和方式往往会更加严厉和生硬。但事实上,如果前面的功课做到位了,这个时期反而应该释放孩子的自由和天性,从你培养他朝着你成就他的方向过渡。 切记,你可以努力的方向,是让他生命的底色更加完整、更加丰富饱满,而如何调色和挥毫泼墨是他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