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我第一次认识宋博士,是2014年她到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学术访问时,当时可能因为时间短暂,我们几乎不曾有过学术之外的交流。这期间,宋博士潜心地进行史料的搜集,特别是整天浸淫在台湾“近史所”、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国史馆”等单位的图书馆与档案馆。因为档案馆史料搜集不易,宋博士孜孜矻矻地筛选史料,而这批史料也成为她撰写本书的亮点。

宋博士陆续发表的论文《抗战时期国民党妇女工作成效探析:以国民党女党员呼请设立妇运机构为中心》与专著《抗日战争与女性动员: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研究》,其中史料不乏来自当时在台湾各档案馆搜集到的珍宝。至于本书《巾帼力量:女性精英群体探微(1931—1945)》,宋博士除充分掌握全球档案机构典藏的战时女性精英的资料外,还挖掘报纸、期刊、自传、回忆录、书信等原始史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认为,抗战时期的妇女精英群体应该是由各党各派各界,甚至无党派的妇女代表所构成,因此,书中提到的女性精英,涵括抗战时期共产党、国民党、中间党派的女性领袖,也包括社会各界妇女专家、学者、名流。换言之,本书涉及的有国统区、陕甘宁边区的妇女领袖,也有各抗日根据地的女性精英群体。这就是本书与先前研究最大的不同,宋博士超越前人,全方位地考察了抗日战争时期各类型的精英女性。

本书共分成七章,分别是:中共女性精英与抗日战争、知名进步女性与抗日战争、女性精英与战时中国女子大学教育、女性精英与战时妇女文化教育工作、女性精英与战时妇女运动、战时女性精英与各地妇女运动、战时妇女界与女性精英人际网络。全书围绕着人物、群体、刊物和组织,包括耳熟能详的邓颖超、丁玲、蔡畅、宋庆龄、史良、刘清扬、雷洁琼、曹孟君、俞庆棠、胡惇五、沈骊英、吴贻芳、王世静、沈兹九、季洪、彭子冈、陆寒波、王立明、吕云章、刘蘅静、陈逸云、伍智梅、陶玄等女性精英,另外有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战时重庆女子师范学院、妇女期刊《妇女月刊》《女声》《职业妇女》《福建妇女》。本书不但观察上层精英女性在战争时期的个人魅力与能量,也分析她们的人际网络关系,读者可从中看到战争如何影响且改变精英女性的思维与行动,她们如何经由政党、国家权力和社会组织,以及借由男性来展现自身的权利,从事战时动员女性的工作,同时,也可读到她们给自己与群众带来何种影响。毋庸置疑,对于以上问题,本书均作了细致分析。

从研究理论来说,性别研究是跨学科的研究,包括妇女研究、男性研究、酷儿研究。本书主要是性别研究领域中的妇女史研究,作者关注的是战时的精英女性,但也留意性别身份与政治的关系。此外,多年来,研究妇女史的学者大多着眼于女性是否在其所处的位置有所变动,在大范围上包括家庭、教育、社会与国家,小范围则有校园、运动场、教堂、市场、医院等。不少研究者通过这些范畴,颠覆过去女性缺乏自主性与能动性的说法。本书成功地从战时女性精英的身上找到了答案。

由于性别研究重视的不只是多元性别,还注意区域、阶级、种族、国籍等,所以,作为该研究领域中的妇女研究,也可把上面的指标列入考虑。本书“战时女性精英与各地妇女运动”一章,正是以区域研究的视角,审视战时女性精英如何开展地方的妇女运动。唯当时应战争所需,各地区陆续出版刊物,《福建妇女》只是其中一种,若能增加其他地区的妇女刊物,应更为完备。另外,阶级也可列入考察。不可否认,“战时女性精英与各地妇女运动”对福建妇女的响应有较多着墨,呈现了福建上层精英女性与底层女性的互动。针对这一点,值得日后延伸研究,特别是关于被动员的农村妇女在战时的活动与反思。

无论如何,因抗日战争而构成的性别与政治的群体研究,颇具深意。更何况,本书海纳百川,既能拓宽读者的知识视野,又为从事比较史研究的读者提供了研究架构。至于作者拟对国民党女性精英进行专门研究,并单独成书予以介绍,值得读者们翘首以盼。

游鉴明
2024年7月7日 VTagwUZNn24bPOn5nOEVR1w4giTgNMJ0A59SOthkZvlULaijlN1LHMZLjp9y1Qy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