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原油进口来源地进行归纳分析,我们将原油进口的来源地分为中东波斯湾地区、北非地区、西非地区、东南亚地区、大洋洲五个区域,并由此形成了这些地区到中国的航线,即中东波斯湾—中国航线、北非—中国航线、西非—中国航线、东南亚—中国航线、大洋洲—中国航线。
这里定义的中东地区与常用的“中东”广义定义有所差别,这里的中东地区并不包括埃及、苏丹等北非国家。这里定义的中东地区的主要原油出口国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伊朗、伊拉克、阿曼、卡塔尔,中国从这些国家进口原油的主要航线可以归纳为: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中国。
这里定义的北非地区主要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五个原油输出国,而这五个国家一部分位于地中海沿岸,另一部分位于红海沿岸,因此我国从北非进口原油所使用的航线有两条。一条是红海—中国航线,埃及、苏丹这两个北非国家主要是通过这条航线向中国输出原油,同时也可将位于中东的也门共和国到中国的航线归在这一航线,该航线可以描述为:红海—曼德海峡—亚丁湾—科伦坡—马六甲海峡—中国。另一条航线是地中海—中国航线,除埃及、苏丹以外的北非国家(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主要是通过这条航线向中国输出原油,而根据运输船舶吨位的不同,该航线又有两种不同的线路,如果油轮吨位超过了苏伊士运河限制时,航线为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如果满足苏伊士运河通行限制的话,航线为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
向我国输出原油的西非国家包括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尼日尔、加蓬、喀麦隆、乍得、刚果(布)、刚果(金)。中国从这些西非国家进口原油的主要航线可以归纳为:好望角—马六甲海峡—中国。
向我国输出原油的东南亚国家包括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多个国家。中国从这些东南亚国家进口原油的主要航线有两条:一条是从该地区的装油港出发,经中国南海,抵达中国华南地区的卸油港;另一条是经台湾海峡北上抵达中国境内各卸油港。
我国从大洋洲地区进口的原油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三个国家,而来自新西兰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原油进口量又很少,该航线以澳大利亚—中国为主。而澳大利亚和中国一样也是原油净进口国,因此该航线上的海运量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大洋洲—中国航线可以归纳为:大洋洲—珊瑚海—所罗门海—雅浦岛—琉球久米岛—东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