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优化学校作息安排,有效促进课程实施

长期以来,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的作息安排主要参照普校进行微调,未完全从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对特殊学生来说,存在过分强调学科教育、空闲时间教育要求不明确、流程化不足等问题。为了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中的碎片时间,统一做好流程安排与要求,学校从合理规划特殊学生生涯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规范学生健康日常作息,对学校作息安排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促进一日常规课程的高效实施。

一、优化作息安排的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学校对已有的作息安排进行优化设计,保证智力障碍学生在每日的在校生活中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习得日常生活、学校生活所必备的适应性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校园环境,为他们持续、长久的生涯发展打下基础,提升生存质量。

(二)原则

1.强调充分性与自主性

作息安排要针对特殊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优化。由于认知能力弱、动作协调性差,特殊学生在一些日常环节,如吃饭、洗手等,会完成得比较慢。但是,为了切实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必须要留出充分的时间,细化流程,明确要求,从无到有,从慢到快,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生活活动。

2.注重针对性与合理性

作息安排要针对学生在校一日的适应需求,同时也要针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需求。在内容选择与安排上,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优先培养其最核心的素养与能力,培养学生将来生活时最重要的好习惯。

3.凸显延续性与融合性

作息安排要从学生的生涯发展出发。近年来,特殊学校中自闭症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加,不少学生有着严重的刻板印象。因此学校的作息安排必须与学生融入社会之后的作息紧密相连,保证学生在学校学习、养成的习惯与技能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可能无缝地迁移到新的生活中去。

二、优化作息安排的内容与措施

(一)作息安排的内容设计

从学生的生涯规划角度出发,学校的作息安排应当包括日常计划、健康运动、生活自理等环节。在课堂教学之外,优化前后的作息安排对比如表2-1-1。

表2-1-1 作息安排优化前后对比

优化内容主要突出以下四点。

1.日常生活会管理

要求学生尽量独立做到照料自己的生活,如学会自己穿脱衣物、自己进食、自己独立上学、自己整理各种生活和学习用品、按照自己的作息规律起床或就寝等。

例如,由于午餐环节涉及学生的多项技能,我校将午餐环节细化为10分钟餐前准备、30分钟文明用餐和10分钟餐后整理,帮助学生整体化还原生活实景,拓展到一日三餐的良好习惯与必备技能。根据教室环境资源,我们进行充分考量,为每一位学生的准备、用餐、整理留出充足的时间。

在放学前的整理环节,我们设计了两方面内容:整理自己的物品以及梳理一天的收获。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整理,在最后一节课后设置单独的整理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养成回顾、整理、小结的习惯。

【感想1】

我们班的小玉是个轻度脑瘫的女孩子,她的认知能力较好,但是粗大动作能力很弱。在放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所有学生都要整理好书包,排整齐自己的桌椅,做好放学的准备。但是之前的作息安排没有预留时间,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刚响小玉就开始整理,但常常还是来不及,越紧张理得越慢,最后只能依靠他人帮助。新的作息实行后,有了5分钟的预留时间,小玉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按照流程逐步完成任务了,也因此养成了爱整理的好习惯。

——四(2)班班主任李亚楠

2.日常行为习惯会养成

一日常规要求学生养成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努力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有规律、有质量地过好每一天。这包括与人招呼(热情)、与人沟通(友善)、积极劳动、规律作息等内容。

比如,新设的小扫除环节,是以学生将来打扫、整理自己房间为目标设置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轮流承担不同的任务,如扫地、擦窗、擦桌子、整理等,通过在不同岗位上的练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每天的小扫除环节中,养成天天劳动、爱干净、爱整洁的好习惯。

此外,我校仍将课间休息的时间设置为10分钟,但是明确了这10分钟里的要求。让学生遵守规范,养成习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喝水、如厕、远眺、小憩等,并且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3.日常交往沟通会学习

要求学生能掌握一些交往沟通的技能,能够说与生活情境相关的话语,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碰到困难会向别人求助,会清楚地传达或转述消息。

如午休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有娱乐以及和小伙伴交流的时间。我们希望学生将来能快乐、有趣味地生活,并有与他人沟通、分享、合作的能力。因此,在午休环节中,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喜欢的玩具或游戏,和喜欢的朋友一起,学会玩耍,学会共享,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4.日常规律生活会安排

要求学生能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每天按时起床与睡觉,尽量养成定时用餐的习惯,日常能规律性地参加一些健身活动等。

因此,我校在新设的晨会环节中,安排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梳理今日活动,如今天上什么课、有什么活动、午餐吃什么等,以及学习计划一周内的安排,让学生能够渐渐心中有数,做好准备,培养他们的计划能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表达,我们把晨会时间设定为15分钟。

为了培养学生每天健康运动1小时的好习惯,我们也设置了每天的阳光体育环节。为了让流程更清晰,要求更明确,我们在阳光体育前后各设置了5分钟的出操准备以及操后整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引导,能让他们在养成运动习惯的同时,学会规律安排自己的生活。

【感想2】

龙龙是我们班一个非常聪明的自闭症孩子,他唯一的缺点是很难接受已有计划的变更,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有时候老师有事换课,或者某个活动因故无法正常开展,他都会发脾气。新的作息安排实行后,每天晨会课老师都会跟学生一起计划当天以及最近的课程与活动。龙龙特别喜欢,计划的改变他能更早地知道,也就能更好地调整。慢慢地,龙龙就很少因为计划改变发脾气了。

——八(2)班班主任凤停云

(二)作息安排的辅助措施

优化后的作息安排环节较多,与以前的区别比较大。为了让特殊孩子更快地接受、习惯,我们设置了以下两个辅助措施。

1.可视化布置

对大部分特殊儿童来说,视觉感官是他们的优势感知方式。因此校园环境中的可视化布置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无声而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图2-1-1 黑板上的可视化布置

比如,我们会在黑板上放置一日作息安排的磁贴,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告诉学生时间与对应的环节。

针对部分能力水平较弱的学生,我们还设置了私人定制的个人版一日作息安排,通过图片粘贴打卡的形式,形成互动机制,帮助他们逐步熟悉各个环节,并最终养成日常好习惯。

图2-1-2 私人定制打卡计划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对特殊儿童来说,相对于语言指令,提前的可视化计划与安排更符合特殊学生的心理与认知规律,学生能够更快、更高效地适应新的作息安排。

2.铃声提示

优化作息安排的另一个辅助措施是铃声提示。听觉也是特殊儿童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适当的听觉刺激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因此,我们特地录制了儿童语音铃声,在各个环节开始的时候,在日常铃声之后用语音告知全校即将开始的环节名称与要求。比如在餐后整理环节,我们录制了语音“同学们,小手小脸洗干净了吗?”,在提醒学生进行餐后整理的同时,也明确了基本的要求。这样一方面能够让教师免于反复提醒,另一方面也能够做到全校同步。

三、优化作息安排后的成效对比

(一)学校对非教学时间有了更明确的教育标准

相对于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的规范性相对不明显。学科教学有教材、教案、教参来指导教师上课,有随堂课、教学比武等制度来督促、规范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成效,系统非常规范。而学校的日常教育因为自由度很大,分散于碎片时间,规范性相对就比较欠缺。

优化后的作息安排充分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每个环节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并且全校同步,学校就能够像对学科教学一样,评估教师是否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日常教育。评估内容具体、可操作,有更细化的标准。

(二)教师的日常教育有了更明确的依据与参照

学校的教育并不仅仅在课堂上,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总是能从日常教育中找到许多教育目标。比如用餐文明、微笑打招呼、饭前便后洗手、在公共场所不喧哗等等。但是这些教育目标没有序列性,彼此之前没有联系,基本上由教师个人决定。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由于教师不同,即使学生情况相近,他们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的。

在优化了作息设计之后,这些零散的目标凝为了整体,更为规范与系统,明确了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清晰的环节与要求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育目标。丰富的可视化布置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科学的环节设置为教师留出了充分的教育时间。

【感想3】

以前,教育学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在大方向上我们知道要教育孩子守秩序,爱劳动,独立自主等等,但是具体到每一天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并不是那么清晰,需要每个老师自己思考、设计。但是有了新的作息安排后,每一天的作息被划分为了固定的时间段,在每一个时间段中应当做什么都有了参照,让日常教育走向了标准化,与之前相比就好像私人手工制作与流水线的区别。老师相对来说更轻松了,在标准化流程的基础上,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私人定制”的教育。

——四(1)班班主任顾胤熠

(三)学生的素养提升有了更科学的流程与方法

习惯是一种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教育应当利用一切时机,给儿童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最终养成一种习惯。”

优化后的作息安排就是如此,相对于思品课上的说教,通过整合学校的碎片时间,规范明确流程与要求,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以外的在校时间,让学生日复一日地在实践行动中养成好习惯,自觉遵守规则,这样的方法更为科学有效,对刻板的自闭症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优化后的作息安排也会有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比如,有些环节预留的时间过多或过少,反而给学生造成了不便。所以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与完善。

(姜鹏飞) AGlMuHstYb0SqKsbwPNILseRRhNS+IWSGVs4jxToTvxmujCLmV79EvsBqiVLvaZ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