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规课程的设置,归根结底是为了帮助智力障碍学生融入主流社会,是学校“融·和”教育理念落地的重要抓手之一。课程直接从学生适应当前与未来生活的需要出发,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学习处理日常生活事件,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习得基本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培养良好习惯。
一日常规课程引导学生在日常规律发生、重复发生的事件中,以相对固定的方式参与其中。在成人长期的示范、指导和提示下,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下,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劳动、运动、安全等习惯,潜移默化地促进良好行为的塑造。
在一日常规课程实施过程中,家校应积极探索适切、有益的教育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提供支持。同时,应注重开发和挖掘丰富的可视资源,引导学生认识规范、遵守规则。注重多采用积极正面的鼓励和引导,多提供及时的支持和辅助,让学生在友善、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和进步。
一日常规课程帮助智力障碍学生认识良好行为和生活规范,习得日常生活、学校生活所必备的适应性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提升生活适应能力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更好地适应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为长久的生涯发展和融入社会打下基础,提升生存质量。
一日常规课程基于对学生一日生活的细致分解,对时间和活动内容作出结构化安排,深入开展一日常规活动中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促进特殊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一日常规课程以“四规”为核心目标,即知规范、懂规矩、守规则、成规律,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塑造好行为(图1-3-1)。
图1-3-1 一日常规课程“四规目标”
知规范—— 养成良好的行为技能 。知道一日常规生活的基本常识和安全常识,知道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
懂规矩—— 理解行为习惯背后的原因,即社会礼仪与社会交往的需求 。通过参与和体验一日常规生活,懂得基本的生活礼仪,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方法,做到有礼有节。
守规则—— 能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习到的行为和技能,遵守规则 。通过参与和体验一日常规生活,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遵守基本的学习、活动等规则。
成规律—— 即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将所学习到的良好行为变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身心的发展。
一日常规教育的内容按照一日生活流程来安排(图1-3-2)。从早晨到下午的四个时段中,涵盖了学习、运动、休息等相关内容,并提炼成16个教育主题。早晨时段包含了健康晨起、快乐上学、文明进校和多彩晨会等四个主题;上午时段包含了出操准备、阳光体育、认真上课和课间休息等四个主题;中午时段包含了餐前准备、文明用餐、餐后整理、午间扫除和午间活动等五个主题;下午时段则包含了社会实践、放学准备和放学离校等三个主题。
图1-3-2 一日常规课程主题内容
一日常规的教育,把九年链接在一起。根据一日常规内容安排,一至九年级实行统一的作息要求。在统一步调下,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图1-3-3)。各个年段确立各自侧重的生活教育领域。低、中、高不同年段分别侧重于生活自理领域、生活技能领域、生活交往领域,开展一日常规教育。
图1-3-3 一日常规课程各年段侧重的领域
一日常规主题教育结合各年段的侧重领域,由浅入深融合“四规”的课程目标。从16个主题教育内容中,提炼出相关的目标要求,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经验,有目的地开展教育。
基于一日常规课程理念和目标,我们在“早晨—上午—中午—下午”这条时间线下,确立了16个常规主题教育内容,依据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需求,在不同主题下进一步确立了更加具体清晰的内容(表1-3-1)。
表1-3-1 一日常规课程主题在低中高年段的具体要求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