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建立班级自治机制,实现大龄学生自主管理

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和训练,职校的大龄智力障碍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够遵循学校的各项行为规范。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多处于被动服从的状态,一旦脱离老师的辅助和提醒,往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的反复。因此,只有提升大龄智力障碍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帮助学生从“教师全程管理”向“学生自主管理”转变,才能为他们持续、长久的生涯发展和社会融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主管理”即学生自主参与到自我管理、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中来。我校的一日常规课程对学生“进校”“用餐”“课间活动”等十五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一日常规课程的学习以及日常训练,学生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做起,积极参与各项班级、校园事务的管理和运作,是促进学生形成和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从树立目标、提供机会、完善评价和拓宽空间这几个方面培养大龄智力障碍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一、确立成长目标,激发自主管理意识

每月初,学校会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教室内可视化的环境布置将本月的训练内容告知学生。结构化的流程图、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以及学生的示范视频都可以快速帮助学生明确当月训练主题的具体要求。

通过对照学习,学生可以快速找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在教师的帮助下,确立在该项常规上的成长目标。同时,班主任也会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设计主题教育课,就班级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强调和提醒,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常规”的学习和养成对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从个人的自我管理到班级的自主管理,一日常规都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内容和要求,能帮助教师针对学生问题制定量化、可操作的成长目标,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感想1】

小辉是一个爱迟到的男生,坐地铁上学的他,常常在地铁站里逗留,往往要等两三部地铁才肯上车,或在地铁站里的自动贩卖机买饮料,导致早早出门的他成为了班级的“迟到大王”。学校一日常规课程对学生“进校”的规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准时到校”“礼貌问候”“合理安排晨间活动”是对职校学生的重点要求。因此,我根据学生的问题,为其制定了每天7∶50前到校的小目标,通过一日常规流程图和“三字经”的反复诵读,不断提醒和强调“上学要准时,不能迟到”。同时,在班级里为他安排“记录每日天气、出缺勤情况”的晨会课准备工作,提高他准时到校的积极性和班级荣誉感。通过家校的配合,小辉从职一年级每周迟到两三次到职四实习时能每天准时到岗,进步显著。

——职二(1)班班主任陈雅芳

二、健全班级、学校岗位机制,创设自主管理契机

职校的学生不仅要能管理好自己的一言一行,更应该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各项事务的运作和管理。因此,除了每日的常规训练,学校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各种小岗位,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

如:在“午间扫除”这一内容的训练中,为了锻炼学生劳动扫除的基本技能,提升责任意识,每个班级都会制定一份劳动岗位安排表,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安排合适的劳动岗位,由班干部或教师对学生的劳动完成情况进行考评。通过岗位责任制度,明确班级中每一个人的分工与职责,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温馨教室的创建。

除此以外,学校还会根据学生在校一日生活的流程设置校园实习岗位,目前,已经有“值勤队员”“领操员”“主持人”“图书管理员”等十余个校园小岗位,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自己的“岗位”上,学生不仅要学习相关的工作要求以及基本技能,还要接受教师的每月考核以及学生间的监督。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他人,眼里有事做”,学会主动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管理与运作。

图2-5-1 班级岗位考核表

图2-5-2 校园岗位考核表

【感想2】

小翔,一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刚到学校的他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发呆。通过日常观察与交流,我发现了他在识字量以及记忆力方面的优势,便鼓励他申报学校的送报员一职。在图书室负责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他短时间内就熟记了取报、送报的流程,并能将每一份报刊杂志送到相应的教师手中,从未出过任何差错。送报员的工作需要牺牲中午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但他却格外珍惜这样一份校园小岗位,中午吃完饭,完成班级劳动后就会准时到岗。有一次,一份报纸送晚了,他更是急得满头大汗,担心无法完成送报的任务就会失去这份“工作”。借着送报的机会,老师们也会和他简单聊上几句,不善言辞的小翔总能用他朴实的话语赢得老师们的会心一笑。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翔脸上的笑容多了,大家也越来越喜欢这个每天忙碌在校园里的身影。

——职二(1)班班主任陈雅芳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调动自主管理积极性

为了帮助学生考察和监督自己各项常规的完成情况,学校设计了打卡手册(图2-5-3),根据每月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学生每天都需给自己的表现打“☆”(图2-5-4)。在评价时,教师也会给予一定的指导,强调实事求是,重视进步而非最后的得星数。表现优异或进步明显的学生可以获得每月金海贝的称号,并在升旗仪式上接受表彰,相关事迹也会被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以资鼓励。

图2-5-3 学生打卡手册

图2-5-4 学生打卡手册使用情况

“海贝代币”奖励制度一直颇受学生喜爱,班级以及校园中的各个岗位,也会由班主任以及相关岗位的负责教师进行考评,并根据表现,发放“海贝代币”作为岗位工资,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通过自评、互评以及师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问题以及成长,寻找改进的目标与方向,进而更积极地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感想3】

在具体实践中,我将学生在每月一日常规重点训练项目上的表现融入班级原先的考评制度中(表2-5-1),将一日常规的打卡自评与班级文化建设以及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对于在某项常规上问题较为显著的学生来说,如果只有1个月的训练和关注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制定他的个人成长目标(表2-5-2),在集中练习一段时间后持续关注该生的正向行为,直到问题行为改善为止,从而将一日常规的评价机制拓展延伸至班级,细化至个人。

表2-5-1 班级每周考评

表2-5-2 学生个人成长目标打卡表

——职二(1)班班主任陈雅芳

四、打破课程学习边界,拓宽自主管理空间

一日常规不仅包含学生在校的一日规范,更包含了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沟通交往能力的提高等众多养成教育的内容。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依托一日常规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及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无疑是不够的。

在职校,专业课的学习占据了学校课程的“半壁江山”,在课堂中,教师也会积极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在面点课中,每堂课都会要求学生自己整理和清洁学习工具,学会有序地开展学习,这不仅是为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积极赢取任课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学校也关注到了一日常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延伸。在每月定期发布的公众号中,不仅会将学校中的训练要求告知家长,也会给家长提供一些在家庭以及社区中可以关注到的训练内容,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养成教育的时间以及空间。为学生将来离开学校更好地投入社会生活,学会自理、自立打好扎实的基础。

【感想4】

小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由于体质较弱,他经常请病假,在学校里上厕所、用餐等也需要他人的协助,父母也习惯于包办他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通过开学初对其在各项一日常规达成情况上的评估,学校为小周同学开设了个训课程,并将个训课的训练目标定位在学习各项简单的劳动技能以及整理自己的个人物品,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个训课的训练,小周同学最先学会了“搓拧抹布”这一劳动技能,这也帮助他胜任了班级“擦洗水斗”的劳动岗位,更好地适应班级生活。此外,放学时,他也能有意识地将桌肚里的所有个人物品放进书包,虽然书包还是经常乱糟糟的,但比起之前需要他人从旁协助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课程的训练以及日常的坚持,小周同学也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原本不爱上学的他,风雨无阻,每天都能早早到校。

家长惊喜于他的改变,在家中也试着让他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擦桌子、盛饭等。2020年网课期间,他在爸爸的协助下学会了炒鸡蛋,那是他第一次自己尝试做一道家常菜。从零开始,慢慢学习,家长有感于一日常规的神奇魔力,也很感谢学校没有放弃对孩子的训练和帮助。

——职二(1)班班主任陈雅芳

五、以一日常规课程提升大龄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思考

一日常规课程编写的流程图、“三字经”口诀以及示范视频等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而通过课程的学习以及教师和家长的协同教育,大多数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显而易见。教学资源序列化、可视化,让教师教“规范”变得可操作。同时,每个月的强化训练、校园环境的创设以及家长的协同教育,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练习和巩固的机会。学生在课程中习得的技能、养成的习惯,也可以渗透和拓展至生活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的教育时,也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尊重个体差异,制定恰当目标。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自主管理的潜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智力障碍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也要注意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客观评估,制定恰当的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策略。如:对于障碍程度较重的学生而言,难免存在家长包办、同伴帮助的情况,让他们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自我管理”已是不易。但对于障碍程度较轻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目标定位就应该是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更积极地投入班级和学校各项事务的管理。

第二,赢取家长配合,促进能力提升。 从每月金海贝的评比中可以发现,学生的进步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在职校,部分学生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但对于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不够重视。未来,学校还将继续加大一日常规在家长中的宣传和指导,给予对职校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让家长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中来。

(陈雅芳) fVaTgqR2uKA6ppsX+MoVMlBybEnIo5+zCvYPLPrOd4eq4Un2VG8dlYLYCN+Bw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