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导入境入情,促进入心入行

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开设一日常规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其进行自我管理。但是由于智力障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爱模仿,容易受到新事物的影响,因此为优化课程教学,我们可以将音乐、故事、儿歌与传统指令和规则相结合,让孩子对故事、儿歌、音乐等常听常新。教师可以将生活常规编入艺术教学的元素中,学生在理解内容、锻炼能力的同时,也会积极学习故事、儿歌、音乐中倡导的做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生活常规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识记常规环节。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代币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换取玩具、零食等,由此达到增强心理激励的作用。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其行为往往会产生自觉性,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很容易形成。

一日常规教学的过程是教育技术和教育艺术相融合的过程,认识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一日常规管理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优化常规管理手段,最终实现学生自理目标。为此,我校在一日常规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障碍的学生特点,从以上几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策略,有助于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好习惯。

一、故事强化,掌握要领

仅仅靠教师口头上的讲解,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并记住规则进而做出相对应的行为,对此,教师可以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一日常规课程的教学。故事的形式比较通俗易懂,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健康晨起、快乐上学、文明吃饭等好习惯通过有一定情节的故事表现,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学校编制和选用了一日常规绘本故事,教师利用晨会课和课间休息的时间来给学生读一读绘本故事,这样学生在理解常规的同时,还能掌握一日常规的要领。

【感想1】

即使进入中年级,我们班还存在着大Q在进餐时撒饭粒,小A用手抓饭、抓菜吃,甚至害怕老师发现还用脚踩饭粒等现象。一开始我们以为孩子们只是挑食、偏食,但观察后发现学生吃饭时的握勺方法各种各样,很多都不正确,这才出现米饭乱跑的现象。于是,我们以趣味儿歌《我会握勺子》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使用勺子的正确方法,并在用餐时多加观察引导,慢慢地,孩子们学会了握勺,撒饭粒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接着我又发现孩子们进餐时经常弄脏衣服,是餐具不合适?观察得知是孩子们的碗与身体的距离比较远,加上个别孩子肌肉发展不完全,在饭送到嘴巴的过程中容易掉衣服上。为此,我们借助绘本故事《两个娃娃》让孩子向故事中的榜样“阿花”学习练习一只手扶住碗,另一只手拿勺子吃饭,小朋友身体要向前倾,接着小碗吃,吃完要漱口,也要擦嘴巴,渐渐地这种情况就减少了。对于边玩边吃的现象,通过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学生懂得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食物,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做“漏嘴巴”。

——四(1)班班主任

图2-4-1 故事《两个娃娃》

图2-4-2 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

二、儿歌妙用,强化常规

儿歌读来朗朗上口,比较容易记忆,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一日常规课程实施时,可以把一些常规编制成“三字经”的形式,说做一体,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这样既能培养语言能力,又能强化良好行为,内化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多彩晨会环节,我们编制了“打招呼,问声好,听名字,要说到。交作业,摆整齐,知日期,聊天气。读课表,说活动,准备好,精神棒”这首儿歌,不仅包含了学生晨会课要完成的任务内容,而且读起来非常流畅顺口,有利于学生记忆晨会课的内容。比如中午就餐时,我们编制了儿歌“吃饭时,坐坐好,午餐盒,扶扶好。一口饭,一口菜。细细嚼,慢慢咽,不挑食,不剩饭”。学生都很喜欢,读着读着就照着做了,这比教师无聊的说教要有效、有趣多了。

【感想2】

我们班学生排队做操最让人操心,学生一到外面,要么兴奋得不行,要么哭哭唧唧。教师的提醒他们根本听不见。这时,儿歌《上操令》就派上用场了:小蚂蚁,一二一,跟着口令快静齐,不推不挤排好队,稍息,立正,向前看齐!我先在队伍前面带头说,然后孩子们一个个跟着说,两遍说完,孩子们便一个个静静地排到了队伍中间。每次看到孩子们一边兴致勃勃地念着这些儿歌,一边迅速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想到孩子们在儿歌的引领下,将一天天如拔节的春笋般成长,内心的幸福感便无以言表,那种感觉就像当年看到儿子刚学会走路,小胖孩儿摇摇晃晃地走来走去,每一步都是敲响在母亲心中的快乐鼓点。儿歌的运用为我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常规工作中发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是小儿歌,大作用。

——二(2)班班主任

三、铃声指令,吸引注意

由于特殊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碍,他们的指令服从性较弱,对传统指令不能及时遵从。但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变换不同的旋律及节奏,调动人体良好的能动反应,帮助学生感知内在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学校是11点20分开始午餐,在这之前,学生都要等待用餐,直到11∶20时“同学们,我们吃饭了”的铃声响起。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等待的耐心,在家时就能学会等待家人齐了再用餐,有助于好习惯的养成。如果中午大扫除的时间到了,“同学们,我们开始打扫卫生了”的铃声就会响起;午睡时间到了,“同学们,我们可以睡觉了”的铃声就会响起。这时,教师可以播放《摇篮曲》这种轻柔舒缓的音乐,平定学生心绪。通过音乐的提醒,学生在环境的润育和行为的不断重复中,逐渐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在适当的时间做出适当的行为,久而久之,重复的良好行为会转化为外显的好习惯。

【感想3】

我班小于同学午休时间太久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他经常趴在桌上睡一下午都起不来,强制叫醒就会发脾气。最近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孤勇者》这首歌,我得知小于同学平时也很喜欢听歌和唱歌。于是我大胆尝试用《孤勇者》作为叫醒他的铃声,没想到效果这么好,他一听见这首歌就会精神振奋,从睡梦中醒来,时不时还会哼上几句。我认为教师在进行一日常规教育时,可以为学生设定个性化的铃声提醒,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七(2)班班主任

四、代币激励,行为强化

为了在班级中营造积极正向的氛围,除了制定明确的班级规定外,我校利用个人积分制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包括课堂纪律、就餐等方面。同时每两周评选一次“班级之星”,个人积分的前三名为一轮的“班级之星”,会给他们一些奖品,有作业本、零食、玩具等,并且拍照在班级群中进行表扬,这样,学生和家长都增强了信心。在此过程中榜样学生会继续强化自己的正确行为,其他学生则为了成为榜样改变自己不正确的行为。教师利用榜样和代币激励法,让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他人的正确行为或错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为他人所带来的后果,从而根据意愿做出适合的行为。

【感想4】

我班的小龙同学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从小被爷爷奶奶溺爱,行为规范欠妥。于是,我就利用“班级之星”来吸引他,和他约定,如果能管住自己,每周给他的个人积分加5分,并评他为“进步之星”,同时有小零食的奖励。就这样执行了一个学期,他真的坚持得很好,常在想犯错时想起和老师的约定,及时管住自己不犯错。我以“五个好”为基点,挑选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行规条例,制定评比内容“礼貌好、整理好、纪律好、体锻好、两操好、午休好”,每天一评,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表彰,作为评比“班级之星”的依据,每积累十颗星就加以奖励,激发学生的进取之心。我觉得通过这样的评比和榜样作用,可以纠正班内一些学生的行为偏差,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或递进式地提高要求,让他们在正向激励中变得越来越好。

——八(3)班班主任

图2-4-3 获五角星最多的将获得这个月的班级之星

(凤停云) xAZJY61jhs1cFJ9bycVGECwzKHw1eF4C9GbOWd9pcdnWaYM6rENbIkN4t/c9BRp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