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版前言

埃·奥·卜劳恩(E.O.Plauen)(1903~1944),德国著名的连环漫画大师,原名埃里西·奥塞尔(Erich Ohser)。1903 年 3 月 18 日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翁特盖滕格林村,1907 年他迁居到福格兰特山区的首府卜劳恩市。少年时奥赛尔学过钳工,后来在著名的莱比锡绘画艺术学院进行深造。在 6 年的学习中,他成绩优异,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并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毕业以后,奥赛尔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画家,曾给《新莱比锡报》《前进》《诙谐报》《横断面》等许多报刊杂志作过画。青年时代他的许多作品在卜劳恩市画展上获得奖项,舆论评价极高。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希特勒当权后的德国成了恐怖的人间地狱,个人的人身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在这种环境下,奥赛尔仍然坚守在柏林,他对纳粹极度憎恨,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讽刺纳粹的漫画,从而被德国新闻协会定为“从事过宣传马克思主义危险政治活动”的漫画家,禁止他从事报刊漫画家的工作。

1934 年春,奥赛尔在被禁止发表漫画的几个月后,终于迎来一次转机:《柏林画报》准备开辟一个新的连环画专栏,邀请奥赛尔执笔。经《柏林画报》与当局交涉后,奥赛尔被获准发表非政治性作品,从此后他正式改名为埃·奥·卜劳恩,这个笔名是由他姓名的第一个字母以及他童年生活过的城市卜劳恩构成的。

1934 年 12 月 13 日,《父与子》第一个漫画故事发表,随后,《柏林画报》每周刊登一个《父与子》故事,读者反响十分热烈,甚至精明的商家还据此推出了以“父与子”形象为主题造型的玩具、瓷器、烟灰缸、食品包装盒等商品。后来,《父与子》故事还被改编成舞台剧、广播等,卜劳恩成为了德国家喻户晓的漫画家。到 1937 年底,《父与子》连环漫画才算全部连载结束。

埃·奥·卜劳恩

作品全部连载结束以后,乌尔斯泰恩出版社曾先后出版过三本《父与子》画集,每本有50 个父与子的故事,销路极好。

《父与子》的创作结束后,卜劳恩为寻找工作又开始到处奔波,但因为他始终不能发表他喜爱的所谓“带有政治倾向”的反纳粹漫画,故而陷入深深的苦闷中。

1943 年 11 月,卜劳恩在布达佩斯大街的画室被空袭的飞机炸毁,他在维尔默斯多尔夫区的住宅也遭到了破坏,于是他与身为记者、作者和《人民报》编辑的老友埃里希·克瑙夫(Erich Knauf,1895 年~1944 年)一起迁居到柏林东郊的考尔斯多夫。1944 年 3 月他和克瑙夫因被邻居指控犯有“反国家言论”罪而遭逮捕。1944 年 4 月 5 日,就在卜劳恩即将被审讯的前一天,他在牢中自杀,几个星期后克瑙夫也惨遭杀害。

卜劳恩在遗书中,承担了纳粹臭名昭著的“人民法庭”的全部指控,想以此为朋友开脱。在给妻子马丽·加尔德的诀别信中他写道:“……我为德国而画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父与子》是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卜劳恩与爱子克里斯蒂安之间的爱子情深以及童心童趣,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的真实写照。当《父与子》问世时,卜劳恩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年仅 3 岁,作品中一幅幅简约却形象生动的画面塑造了善良、正直、宽容、慈爱、幽默的大胡子爸爸和活泼可爱、聪明的刺猬头儿子的艺术形象,处处充满着智慧之光,时时流露出纯真的父子之情,感人至深的天伦之乐,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同时,因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使得它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种族,成为世界艺术长廊里的珍品。

编者
2014年11月 a5pybZS3zTXatPYX6seW5QMKedgWYxCFCpMiBVzMbkn2VoMQcW3oOC/HWX0afix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