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石磨等粮食研磨器开始使用,开启了“粒食”的食用模式,人们普遍吃上了研磨成粉后的谷物。面粉的出现,让单调的小吃日渐丰富,生活也活色生香起来。
渭水西风起,长安乱叶飞,陕西凉皮丝丝尤见!
首先发现“凉皮君”的是赫赫有名的皇帝刘邦,据说,刘邦征伐汉中期间,常饥肠辘辘,东奔西走,吃不上一顿消停饭。遥遥前行路,每踏一步都举步维艰,狭窄摇曳的栈道上士兵摔下山谷的情况时有发生,惨不忍睹。某日,刘邦铤而走险赢了一仗,为了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便选了一户人家小憩。
说是小憩,岂敢小觑?大佬亲临寒舍,忙坏了主人家。美女厨娘想起珍藏在里屋一年多的面粉,掀开捂得严严实实的面口袋,将面舀到盆里,加一点儿盐,小心翼翼地往里加水,面糊用勺子搅拌到无颗粒感且可缓缓流动状,静置半小时;在锣锣里均匀地刷层薄薄的油,舀一勺面糊平摊在里面;烧一锅开水,把摊好面糊的凉皮锣锣放入热锅中大火蒸上几分钟,等凉皮表面冒出大泡即是蒸熟了,再把凉皮夹到盆里冷却后沥干水分。菜园子里的各种蔬菜,均可切成丝状,与凉皮一起,浇上酱料,一道极品美食闪耀登场。
且看它们的艳丽与婀娜:白嫩嫩、绿油油、红艳艳,爽滑清脆、香辣适宜,既解饿又消暑,堪比珍馐。
项羽短暂的一生不只有拔山扛鼎、破釜沉舟的霸气,也有着衣锦还乡、泣涕别姬、“宝马赠亭长,头颅赠故人”的慷慨意气和儿女情长。在饮食上,项羽颇为讲究独到,他不喜雷同的菜肴,每顿都追求新颖别致。在项羽短暂的一生中,他对美食的执着与热爱堪比爱虞姬,室无二妻。
项羽对美食的“花心”及百样要求,忙晕了大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方面要在有限的条件下保证食物质量,还要像七色花一样变换烹饪方法,厨师们每天都绞尽脑汁,改革创新。某日,望着灶台上的各式菜品,一名小厨子突生一计:如果将蔬菜和肉类放入一锅炖,岂不是又“糊弄”出一道新菜?一番精心烹制后,小厨子自信满满,可当他托起这盆“乱炖”来到项羽餐桌前时,那份自信消失殆尽,他忐忑估摸着:如是大王评价一般,呵斥几句也就算了,做厨子挨批也是家常便饭。怕的是若大王不满意给了差评,轻则这热乎乎的一盆直接砸在面前,重则本人小命可不保啊……正在他七上八下揣测自己即将面临的境遇时,大王竟给出“五星级”好评,还特批厨师道:“今后其他菜都给我这么做!”
自此,项羽手下的厨师们悉听遵命,无论是山上栽的、树上采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通通收到锅里去!为了使杂烩不致太单调,厨师们想方设法改进配料,杂烩烧得花样百出。后来,人们为了怀念楚霸王的功绩,还研制出诸如“霸王别姬”这样的菜名(王:甲鱼;姬:鸡),各种汤锅、炖菜也一路卖座,以星火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地火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