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酒之喻

将“酒”作为引子来议论世事的诗人不在少数,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诗人要数汉朝的扬雄,他写了一首《酒箴》来臧否世俗之“俗”——

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专碍,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讬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酒箴》中的“箴”意为规劝,告诫。从题目来看,这似乎意为劝诫人如何饮酒,但实质上整首诗的内容没有正面言及“酒”,而是从装酒的皮袋——酒囊展开,酒与酒囊的命运是相连的,写酒囊就是写酒,人们随身携带酒袋,也意味着酒已成为人们的好伙伴,形影不离。酒会因外在精致的包装受到器重和瞩目,继而出现在贵族、宫廷等盛大宴席上。

诗中介绍了两类装酒的容器:一类是宁为己碎不为瓦全、只适合静止不动的“瓶”,因个性过于耿直,不利于适应大环境,也不容易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提携。另一类是“鸱夷”,足够圆滑,精通世故,待遇优渥,还荣膺“国器”的美誉。

同样的酒,因包装不同,境遇迥然,装在“鸱夷”里的酒身价不菲,装在“瓶”里的酒难登大雅之堂。世俗人常随波逐流判断和评估人事,并不关注事物本身的好坏。诗人调侃,还不如做个左右逢源的酒袋更为适用,正所谓“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屈原《渔父》)。 RBLGJZcN0dszwbx+OgRur5AHPfnMnrZWR9Dyv3qmoFfId07tVTJcyMA4wlPJNHj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