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饮酒礼仪

君臣饮酒

天子在不同场合和时节饮用的酒不同,“酎”是两次或多次重酿的醇酒,“天子饮酎,用礼乐”(《礼记·月令》),“饮酎”是在八月宗庙之祭时饮用的。

臣下陪国君饮酒也要遵守一系列条条框框的规则:饮酒之器“以小为贵”,“爵”的个头最小最尊,“散”最大最普遍。敬酒要次序井然:“君若赐之爵,则越席再拜稽首受,登席祭之,饮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后授虚爵。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礼记·玉藻》)

国君赐臣子酒时,臣子要起身,拜稽首礼后,恭敬地先接过酒杯,回到自己的座席,祭而后饮,饮干以后,等国君也饮干,然后把空酒杯递给服务人员。君子饮酒,饮第一杯时面色庄重,饮第二杯时态度温和谦恭;按礼,臣子侍君宴饮,三杯为上限,三杯饮过,臣子就要识趣地恭敬告退。退下时跪坐拿鞋,走到隐僻处再穿鞋:穿右鞋时跪左腿,穿左鞋时跪右腿。

婚宴饮酒

汉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叫“合卺”,是婚宴上一个重要的环节,酒杯杯体厚重,盛满了酒,沉甸甸的杯子加上沉甸甸的酒,使得举杯成了一个力气活!考验新郎、新娘的是,无论杯子里面装的是酸酒、甜酒、苦酒还是辣酒,新婚夫妇都得一饮而尽。

玉杯得天地灵气,又以瑞鸟、瑞兽相伴;青铜杯,历经烈火淬炼,九死一生;犀角杯原料珍贵,若想打造成一对天衣无缝的合卺杯,需要极巧的雕工技艺!

对于婚宴时该不该喝酒人们也进行过讨论,当时的法令是禁止三人以上群饮的,后来的汉宣帝还曾专门下诏书说:“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为贺召,令民无所乐,非所以导民也。”在皇帝的推动下,这一天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开怀畅饮了。

彼时的宴席更像是现在的野外聚餐,汉代人不使用桌椅,就地而坐,地上先铺一层粗料编织物,用来摆放食物,名曰“筵”,再铺一层较小的细料编织物当座位,名曰“席”。

过年饮酒

在汉代,人们过年时喝的椒柏酒,是一种用椒花和柏叶浸泡的“保健酒”(崔寔《四民月令》)。“椒”是玉衡星精,食用后走起路来都觉得轻快;“柏”则是一种修仙之人常服之药,据说常食能祛除百病。

大年初一的早上,当鞭炮声响起时,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先喝过年酒。“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人失岁,故后与酒”(《荆楚岁时记》)。小孩子被喻为希望之星,长大一岁是值得庆贺的,要先喝酒;老年人过年,则意味着有限的生命离死亡更近了一步,要最后喝酒。

古人喝酒讲究仪式感:第一杯敬天地,即洒酒于天地的“酹酒”动作。洒酒时要仪态恭肃,手擎酒杯,默念祷词,将杯中酒分倾三点,洒成半圆形。洒酒祭神后,人们开始亲品新年的第一杯酒——春酒,祈祷老年人长寿绵绵,祈愿来年五谷丰收。

乡饮酒

《礼记·乡饮酒义》规定:“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主人,指乡大夫。宾,指乡中选拔出的贤者。庠,乡学名。乡是古代天子、诸侯国都郊外的基层行政组织,乡之长是乡大夫。乡中每三年举行一次大比(即大选),选举贤能者一人,献给天子或诸侯,献贤之前,乡大夫会举行一次盛大的饮酒礼。

进入庠门,主人要与宾客相互谦让三次,而后登阶上堂,以此表示对彼此的尊重。

敬人酒水时,要一饮而尽,喝干杯中酒,敬酒者“先干为敬”,受敬者也要喝掉杯中之酒作为礼节,并且亮出杯底给各位看。

为了活跃喝酒的氛围,与席者会公推一人为令官,负责行酒令,违令者与不能应令者,都要罚酒。

“酒”字的写法与“酋”相通,酋长是氏族部落的首领,一般由年长有资望的人担任,酒用于礼遇长者、祭祀祖先、宴饮宾客。晚辈陪长辈饮酒叫“侍饮”,要先行跪拜礼,再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未饮完,晚辈不能先饮尽。 Ja6+ihMwoHEItYS7bJVdfqkVuQV5Tqv2ODYRIDzXryR6cfmD/k3vMHE6IwAL/qE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