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祖仪狄发明了酒,“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四千年前,仪狄就已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造酒了。他将加工完毕的美酒献给了大禹,大禹认为酒太甜美,会引起人们的遐想和欲求,后世定会有因嗜酒而荒废朝政的国君。
据说仪狄造酒的灵感来源于猴子。一天,仪狄照常到深山里打猎,见到一只猴子正在喝发酵过的桃汁,喝了汁液后的猴子轻松地躺平了,好像很愉快的样子。出于好奇,仪狄也品尝了一口,顿感全身暖流,筋骨活络,脑袋也灵光起来。飘然间,他想:酒乐以忘忧,要是把这种神仙水传播出去,是否自己也能家喻户晓了?
从此,仪狄潜心研究造酒技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终于研制成功了一套科学的酿酒方案,成为最早的酿酒师。一次,在大禹召开的盛大的庆功宴会上,仪狄酿造的美酒华丽登场,深受众臣子喜爱。仪狄也被封为“造酒官”。
关于仪狄造酒的故事,第二个版本是,仪狄是个身材魁梧的农人,家住金家泉边,常年在农田里耕作。仪狄在地里劳作时,家人就会将饭送到田间,由于粮食珍贵,仪狄会特意剩下一些饭,用桑叶包起来,放在金家泉流出的浣河边。由于每天起早贪黑干活,一次仪狄忘记去泉边取桑叶包的剩饭,几天后突然想起来时,发现溅过泉水的桑叶包里流出了香甜的汁液。由此,仪狄受到启发,将泉水与剩饭调制成了“酒”。
黄帝时,农业发展,粮食高产,黄帝任命杜康专门负责管理粮食。起初,杜康命人将吃不完的粮食储藏在山洞里避风避雨,但山洞阴暗潮湿,储藏其中的粮食全部腐烂了,杜康一筹莫展,闭门冥思苦想,却始终没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一天,被如何储存好粮食的难题闹得焦头烂额的杜康,背着粮袋子去树林里散步,偶然发现了几棵枯死的大树,粗大空荡的树干中间好像能存放很多东西,杜康灵机一动,把粮食全部倒进了空空的树干里。
过了一段时间,杜康来到树林里视察,见野猪、山羊、兔子都晕乎乎地醉倒在了枯树前,原来盛粮的树干进了水,粮食在水的作用下发酵了,发酵的水顺着树干的裂缝不断往外渗,清香四溢。动物们难道是喝了这些发酵的水倒地而眠的?杜康纳闷了,忍不住拿出器皿尝了几口,美哉!美哉!他把剩下的发酵水打包带走,回去后请大家品尝,饮者纷纷拍案叫绝。自此,酒在民间出现并逐渐普及开来,杜康也被人们尊称为“酒神”。“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说文解字·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