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对酒当歌 饮世间悲欢离合

酒即江湖,有酒的地方就有故事:有一簇簇曾三缄其口的陈年往事;有一茬茬割不断理还乱的灼然烦忧;亦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得其乐。有酒的地方,既可以是热热闹闹的一席世俗聚会,又可以是唯吾独享的安乐小窝。酒,像极了女孩子们的小零食,一有闲暇,便让人欲罢不能;酒,成为了人们联络彼此关系的美好托词,至于喝到怎样的酒、如何喝、喝到何时,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家组团排遣解闷。把酒言欢时,时光是透明的,是燥热下的一抹清凉,是沉睡后身上的一件布匹,甚至不用客客气气地寒暄,它便足以平复整个城市的喧嚣,调和人们的喜怒悲欢。

在无人问津的荒野山村,僻静林居,酒更像是一位真诚的故友,让人在暮色苍茫中感到踏实和安稳,是不可或缺的尘世佳酿,更是不可多得的灵魂伴侣。生活需要这样一杯酒,调解难以言说的苦闷,释放无法挣脱的压力,鼓动一往无前的勇气。

酒是时光的倒影,是由水渍染就的丹青妙笔,酒无今古,对于千百年前的古人而言,其意义更为重大。李贺的《苦昼短》道:“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诗人勾勒出饮酒的背景:抓不住的流光,叵测的人世,陆离的春秋,昼短苦夜长的落魄才子们只能寄情于杯盏交错,让飞逝的时光停留片刻。坐下喝喝酒、聊聊天,有限年光中,诗人看不清这纷扰世态的万象,但觉岁月无情,寒暑更迭,消磨着人的年寿。

中国的酒文化,其实质是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是古老的东方智慧,也是人类自我认知的智慧。喝酒并非只是酒精与肉体的博弈,也不是自怨自艾的垂怜,不是人云亦云的热闹,而是人与人、人与自我灵魂的交融,“我”与“世界”的关系,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人”与“物”的关系,酒的酸甜苦辣就如人的悲欢离合,是人们自我人生片段的演绎。“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一曰造也,吉凶所造起也。”(《说文解字》)

汉代饮酒盛行,尤其名门望族更是大肆推崇。从整个国家来看,酿酒业位于三十多种盈利产业的榜首,单宫廷里负责酒类管理的太官和汤官等服务人员就达六千人。西汉时有重阳节,《西京杂记》记载了宫内饮酒的时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耳,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每逢佳节必饮酒,是宫廷里一项自不待言的规矩,腊日饮酒、社日饮酒、伏日饮酒…… CgnzvpTNwWfIDXhOltyc5/RSsZVNsJzjWB3juSmbMuhIUSvkrvJ+Rm3k+QA5g8F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