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类厌恶和远离,是蟾蜍的梦想,因为这种绝顶聪明的动物深谙“红颜薄命”之道。
蟾蜍俗称癞蛤蟆,很不讨人喜欢。它的外表丑陋,浑身布满疙瘩,像是生着癞疮,所以人们管它叫癞蛤蟆。蟾蜍还有一个外号叫“大疥毒”,这是因为它那些疙瘩能分泌出一种有毒的液体,如果哪个动物莽撞地将它叼住,往往是还未及吞入腹内,便会被蟾蜍分泌的毒液弄得满嘴火辣辣的,仿佛被灼伤了,只能将它吐出来。
蟾蜍既丑陋,又无法食用,招人厌嫌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蟾蜍的不幸还在于它竟时常与青蛙相伴出现。虽同属两栖动物,同样生活在田地间以捕食昆虫为生,但是青蛙是美丽的,是惹人爱怜的。蟾蜍便成了青蛙的陪衬。我一直认为,人类对青蛙的推崇因为对蟾蜍的厌恶而加剧,而对蟾蜍的厌恶,又因为青蛙的存在而成倍增长。也许,左拉在创作中篇小说《陪衬人》的时候,也是受益于青蛙与蟾蜍的启迪。
人类对青蛙爱怜有加,奉为益友,对蟾蜍却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如果无意中踏到了路边的蟾蜍,人类会惊叫着跑开,自认晦气。连莎士比亚也把蟾蜍归入蛇蝎一类的毒虫之列,在《理查三世》中留下这样的对白:“再没有比这更毒的腐臭的蟾蜍了,我不要见到你,你会使我的眼睛倒霉!”而古代中国人则认为,蟾蜍是一种意欲吞吃月亮的动物,它的得志会引起天下大乱。人类对蟾蜍的厌恶已经发展到将其丑化为一个凶神的地步。
当蟾蜍被疏远的时候,愚钝而自以为是的人类自然不会意识到,他们中了这个小生灵的计谋,一直在按着蟾蜍的意愿行事。
被人类厌恶和远离,是蟾蜍的梦想,因为这种绝顶聪明的动物深谙“红颜薄命”之道。
青蛙便是红颜薄命最典型的代表,与它们近在咫尺的蟾蜍将其命运看得一清二楚。人类称赞青蛙为“农田卫士”“人类益虫”,但是,这根本无法阻碍人类撒下捕猎青蛙的大网。很多美丽的青蛙最后还是成为人类的盘中之餐,再能捕食害虫也改变不了被加之以刀俎的命运。倒是蟾蜍因为丑劣,而幸免于难。
抛开相貌的差异,蟾蜍其实远比青蛙更符合人类的对益虫的预期。一只青蛙每年夏秋两季可以吃掉几千只害虫,但蟾蜍的捕虫量却是它的很多倍,每天都能让百余只害虫成为自己的美餐。它们默默无闻地在田间忙碌着,而当人类谈及“农田卫士”的时候,却不自觉地忽视了蟾蜍的存在。
蟾蜍还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在入药方面同样远远高出青蛙一筹。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便明确了蟾蜍的药学地位。长期以来采集蟾蜍耳后腺及皮脂腺的分泌物制成的蟾酥,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
蟾蜍是带给我们利益的天使,但人类往往还是因为它的丑貌与毒液,只谈论蟾蜍作为癞蛤蟆和大疥毒的惹人生厌之处。
蟾蜍目睹了青蛙的厄运,早断了争芳逐艳之心,它甘于丑陋,以丑陋保护着自己,使人类免生非分之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条俗语,凝结了人类对蟾蜍的蔑视,其实天鹅肉对于蟾蜍而言并非美味,人类生造出这么一句话来,透露出他们潜意识里对丑陋的抵触,以及渴望不断有“红颜”出现供其观赏、占有的欲念。
人类对美的态度,往往就是这样的:据为己有,然后杀之、食之!
至少在青蛙和蟾蜍的国界里,“红颜薄命”揭示了某种社会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