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贝尔纳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天才,他不但勤奋刻苦,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洞察力。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在科学方面曾经做过奠基性的工作,在结晶学、分子生物学、科学社会学等方面也都提出了许多天才思想,并做过许多前沿性的研究。比如,在研究过蛋白质晶体的第一批X射线衍射图之后,他就凭借过人的才智敏锐地预见了蛋白质的结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这一科学思想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据说,他在饭桌上的一席话所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足够别人研究一辈子。因此,贝尔纳的同事和学生都一致认为,从创造天赋来看,贝尔纳完全有可能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既勤奋又极具天赋的科学家,却从未获得过诺贝尔奖,他一生中最高的荣誉也不过是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勋章和国外的院士之职。
为什么贝尔纳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呢?有一种公认的回答是:“他总是通过自己非凡的洞察力提出一个问题,或是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抛出一种思想,却没有花心思去做进一步的研究,而是把解决问题的任务留给了别人,使得别人有了创造出最后成果的机会。”他也曾经研究过氨基酸、维生素、液体的结构、陨星上的生物、大陆漂移等问题,但最终都没有取得辉煌的成就。可以说,他在每个领域都曾经提出过一些很有前景的问题。可是,全世界有许多原始思想来自贝尔纳的论文,最终却都在别人的名下问世了。他总是在一个地方挖一个坑,然后就迅速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把挖出泉眼的机会都留给了别人。正是因为缺乏恒心,他才蒙受了这么大的损失,因此他的许多朋友都替他感到惋惜。有人认为,哪怕他对自己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都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由此可见,兴趣过于广泛、思维过于发散,对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是相当不利的,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贝尔纳效应”。
受贝尔纳效应的影响,人们很难见到能够同时在数个领域都有所建树的文武全才,就更不用说既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又同时精通文史哲的奇人了。
也许有人会说,虽然这样的人才现在很少见,可是在古代却不乏其人,比如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还是一位数学家、物理学家兼力学家,他的研究还对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起到了奠基作用。再比如发明了避雷针的美国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他不但是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同时还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还是美国第一位邮政局局长。还有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特兰·罗素,他不但是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历史学家,还是20世纪西方影响力较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之一。
这三位跨越了文、理两大领域的重量级学者,显然都具备很强的发散型思维能力。可是,有一点却不容我们忽视,那就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无论是科学分工的细致程度还是科学研究的深入程度,都远远不像今天这样细密。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以及科学水平的迅速提高和越来越专业化,当今人们无不越来越受到贝尔纳效应的制约。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课题或一个实验,也需要花费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研究成功,所以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再去做其他研究,自然也很难像阿基米德他们那样取得巨大的成就。
既然兴趣过于广泛、思维过于发散不利于细致深入的研究,那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就应该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克服贝尔纳效应的消极影响,真正地做好一件事,进而取得更大的成就。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的威廉·莎士比亚,就是凭着对戏剧一心致志、持之以恒的专注精神,才最终成长为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乃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
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一个名叫斯特拉特福的小镇上,父亲是一个经营羊毛、皮革和谷物买卖的杂货商。7岁时,莎士比亚开始在一所文法学校就读,经过6年的学习,他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和丰富的文学知识。在此期间,经常有旅行剧团去他的家乡演出。他被感人的故事情节打动,经常一场又一场地观看这些表演,内心深处对戏剧的热情也随之逐渐被激发出来,因此他经常跟着剧团人员,向他们打听这打听那。渐渐地,莎士比亚不再满足于只是看戏,他意识到,只有参与其中才有意义,于是他开始邀请小伙伴们跟他一起模仿戏剧表演。在模仿的过程中,他又觉得有必要像戏剧演员们那样按照剧本来演,因为这样才能演得更好,于是他又去跟剧团人员借剧本,悉心研究和琢磨,并根据其中的情节做出相应的手势;如果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他还主动向父母、周围的人或剧团人员求教。等到归还剧本时,他不但能够滔滔不绝地讲述他对剧本的看法,还让剧团人员给他提建议。继看表演、模仿表演和研读剧本之后,他还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在做编剧之初,他只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之后才开始独立创作剧本,最终因自己的作品而蜚声社会各界。
当今社会充满了机遇,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往往想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可是什么都想抓住的心理,不但会使事情变得杂乱,而且会分散人们的精力,使得人们根本无法真正地做好一件事,只会让人疲于应付,最终以平庸收场。只有在最恰当的时候选择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全心全意去做,才能收获成功。
所以,要想取得惊人的成就,必须让自己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某件事情或某个领域之中,并且持之以恒地努力探索。要做到专注于一件事并不难,首先要找到能够激发自己的兴趣的事,然后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努力做好这件事,直到取得了真正的成功为止。
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教师,不一定要有贝尔纳的天赋,也不一定要是某学科的权威,但是必须要懂得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更快地成长和进步,这样才能让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