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要想做好一件事,都必须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应该患得患失地去考虑结果,否则就容易失败,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论断——“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效应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就叫瓦伦达。
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者,他因精彩而又稳健的表演技术而得到观众的喜爱。
一次,有些全国知名的重要人物要来欣赏杂技表演,杂技团考虑到瓦伦达此前从未出现过一次事故,决定派他上场表演高空走钢索。瓦伦达知道,如果这次表演成功的话,那么他不但能够给杂技团带来丰厚的利润和极大的支持,还能巩固自己在杂技界的地位。因此,他相当重视这次表演,在表演的前一天就开始仔细地琢磨表演的细节,甚至把每一个动作和细节都想了许多遍。
表演开始时,他照例没有系上保险绳。许多年来,他都没有出过差错,因此这次他也有十足的把握不会出错。可是,这次偏偏就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当他走到钢索中间,只做了两个难度并不算大的动作之后,就突然失了足,从10米高的空中摔到地上,不幸身亡。
事后,他的妻子说:“我已经猜到了这次很可能会出事,因为以前他每次参加表演时都一心想着走好钢丝这件事本身,而没有在意表演失败可能带来的后果,可是这一次却不一样,他在出场之前一直在说:‘这次表演非常重要,不能失败!’”
类似的例子在现实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还有很多。比如,有些学生平时学习非常用功,也收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可是一旦进入考场就开始精神紧张,既希望自己能够考出好成绩,又担心自己的水平不能正常发挥,以致压力过大,最终发挥失常。
许多人在做事情时,往往想得太多,既担心事情的结果不好,又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可是恰恰忽略了事情本身。而一旦人们过多地关注事情的结果时,大脑就会被各种欲望塞得满满的,因而容易患得患失,往往会偏离预定的轨道,无法专注地把事情做好,甚至招致更严重的后果。如果平时学习用功的学生能够以平常心对待每一场考试,那么正常发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如果瓦伦达不患得患失,而是专心地想着走好钢索这件事本身,那么以他的经验和技能来看,他是不会出事的。
不过,由于瓦伦达效应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出现,所以许多人往往难以克服它的消极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事物那样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换句话说,当人们头脑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时,人们的现实生活就会受其影响,进而使得该画面中出现的情形变成现实。比如,当一位排球运动员再三告诫自己不要让球飞到场外时,他的大脑里就会浮现出球飞到场外的画面,他在发球时受到了这一画面的影响,结果刚好让球飞到了场外。这样一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瓦伦达效应与个人成功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瓦伦达效应的消极作用,无疑给个人的成功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可是,瓦伦达效应的积极作用也同样不可小觑。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扬长避短呢?
首先,要专心致志。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把它做好。只有心无杂念,认真地体验做事的过程,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只关注事情本身,而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瓦伦达能够走好钢索,就跟他的专心致志具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走钢索活动是在没有安全设施的情况下展开的,这关乎人的生命的安危,不容许当事者有丝毫的马虎心理,所以瓦伦达的注意力容易集中,能够做到专心致志,自然也容易取得成功。可是,当他开始注重走钢索的结果时,患得患失的心态使他不能一心关注走钢索活动本身,这才出了意外。
其次,要熟练。俗话说:“熟能生巧。”通过后天的训练,熟练地掌握某项技能,就可以减少紧张,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
最后,保持一颗平常心。只有付出相应的努力,并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没有心理负担,一心一意地做好眼前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时,你会发现你的身心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像这种经验的积累和亲身体验的过程,远远比结果重要。所以,我们既要积极地投入其中,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提前做好失败的准备。换句话说,凡事都做最坏的打算,但是不能凡事都想着最坏的情况,而应该全力以赴地去做事。即便很可能会失败,也要敢于接受失败,并相信一切都会过去。因为只有敢于接受并积极面对失败的人,才会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胜利打好基础,才是真正的强者。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实例,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只有拥有一颗平常心,才有可能避免瓦伦达效应。靠自学成才的科学家法拉第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拼命去取得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没错,瓦伦达当初没有想过要借助表演来扬名,而是保持了一颗平常心,以至于美名、金钱对他来说都是身外之物,所以这时他反而取得了成功。相反地,如果一心想着挣钱和扬名,动机强度过大,行动就会受到影响,往往容易出现问题,要么不再协调,要么出现失误。
总之,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畏首畏尾、三心二意,更不要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只要专注于事情本身,用心地把事情做好,就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