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谚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的功效是治病,只要能把病治好,“苦口”或“甜口”其实并不重要。就像现代的中成药,苦的成分都悄悄藏在糖衣里,不仅不影响药效,吃下去还不会那么难受。
同样的,若是让忠言也包上“糖衣”,变得“顺耳”一些,那么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些呢?
毕竟,咱们说“忠言”,也是希望对方能听进去劝,而不是让对方感到生气或难堪。
举个例子:
某销售主管发现手下一名员工有些懒散,业绩不上不下,便决定“开导”一下他。这位主管没有急着批评,而是先对员工进行了一番表扬:
“你的工作能力很强,我挺欣赏你的,你知道你有哪些优点吗?”
这位员工顿时就放下了戒备,心想:“领导真是有眼光!”
主管继续道:“在我看来,你有四大优点:一、学习能力强;二、头脑灵活;三、细心;四、性格开朗。”
员工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心想:“原来我这么优秀啊!”
然后,主管话锋一转:“不过,我也发现你有一个缺点—不够勤奋。”
说完这句话,主管的语气并没有转为严厉,而是变得更加温和:“你可以更努力一些,不是为了公司,而是为了你自己,毕竟你完全有能力做得更好。”
此时,员工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不是“领导批评我”的消极情绪,而是“领导关注我”的积极反馈。
这样的批评,听着不尖锐,反而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因为你给了别人足够的尊重,别人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建议。
试想一下,如果主管把员工找来,直接就批评他:“你工作太懒散了,一点儿都不努力,难道你都看不见自己的问题吗?”效果会怎么样?恐怕只会激起员工的逆反心理,甚至更加懒散。
可见,批评并不一定要让人感到难堪,它更像是一剂隐形的良药。如果你能掌握批评的技巧,用柔和的语言、真诚的态度、合适的时机来表达,那就能让批评的效果提升一个档次。
生活不是战场,不必让每一场对话都充满火药味。顺耳的忠言和温和的批评,往往比暴风骤雨的指责更能让对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