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起见。若不能看透此层道理,则虽巍科显宦,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我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澄弟每以我升官得差,便谓我肖子贤孙,殊不知此非贤肖也。如以此为贤肖,则李林甫、卢怀慎辈,何尝不位极人臣,舄奕一时,讵得谓之贤肖哉?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然所刻刻留心者,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要令罢官家居之日,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服劳,可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如是而已。
但凡天下的宦官之家,大多数都只能延续一代。其子孙在刚开始的时候是傲慢放纵,接下来是四处游荡无所事事,最后只能陷入困境。能够侥幸延续到两代的,非常少见。而商贾之家,要是能够勤俭持家,那么大概可以延续三四代;以读书耕种为主的家庭,要是能够谨慎朴素的生活,大概可以延续五六代;而那些孝敬友爱的家庭,就可以延续兴旺十代八代了。如今我之所以少年得志,全仰仗了祖宗基业,我很担心自己一人将家族的福泽都用尽了,因此教导弟弟以及后辈,但愿你们像耕读之家一样,孝敬友爱,不要像那些官宦之家一样。要是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就算是高中科举,成为高官,也算不上听从祖训的贤孙孝子,也算不上我们家有功劳的子弟。要是能明白这一番道理,那么就能让我无比钦佩。每一次,因为我升官或得到重用,澄弟就会说我是孝子贤孙,殊不知,这根本不是贤能孝顺啊。要是这样就算贤能孝顺,那么李林甫、卢怀慎之辈,他们都是位极人臣,显赫一时,难道这样的人也算是贤德孝义之人?我自问学识太少,见识浅薄,获得这样的高位真是盛名之下实难副,所以我时时刻刻都小心谨慎,虽然现在在宦海沉浮,但是一直都在考虑上岸的事情。等到罢官回家的时候,我自己可以淡泊名利,妻子可以服侍,无愧于家人以及宗族乡党,仅仅这样就可以了。
世人都希望位居高官,有权有势,能够享尽荣华,可以光宗耀祖。但是曾国藩却不是这么想的,事实上他并不愿意做大官,因为他深知“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句话的道理,并且自己也发出了“但凡天下的宦官之家,大多数都只能延续一代。”这样的感叹,所以他觉得,当官掌握权势,并不是让家族长存的好方式。
除此之外,曾国藩不愿意当官,还有自己的原因,他说:“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然所刻刻留心者,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要令罢官家居之日,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服劳,可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虽然他现在在官场之中,但是他心中所想的解甲归田,淡泊度日,妻子贤惠能干,对得起长辈兄弟,对得起族人乡邻。为什么曾国藩会有这样的思想呢?那是因为他已经看透了世间的繁华,知道富贵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这些身外之物并不是他所要追求的东西。他真正想要的是成为圣明君子,他一直谨遵祖父的八字家训,不沾染官僚气息,坚持耕读作风,勤俭持家,吃苦耐劳,才能过最朴素真实的生活,保持向上的生命气息,让家族长盛不衰。所以当曾家兄弟们都已经身居要职的时候,他仍然写信给自己的弟弟,让他们要注意耕作之事,他觉得做官“非可常恃之道”,“作田可靠”。并且他总结说:“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因为曾国藩身居要职了,所以他的兄弟们便以为他这样就是光宗耀祖,但是曾国藩不这样以为。他反倒以为自己是不遵从祖训,曾家是以耕读为家风,这样可以延绵数代,若再注意道德修养,便可延绵十数代,但官宦家庭多数难以维持这么多代,所以曾国藩经常有从官场隐退的想法。并且,在曾国藩看来,位高权重并不是光耀门楣的事情,自古以来,身居高官的人数不胜数,而这其中有名垂青史的,也有遗臭万年的。只要做了高官便是光耀门楣,这样说来那些遗臭万年者也是值得赞赏的?
他所列举出来的李林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林甫是唐朝时的大臣,十分善于钻营之术,深谙为官之道。他与唐玄宗宠妃武惠妃以及各宦官相互勾结,一时权倾朝野。在起最威风之时,官拜丞相,独掌大权,其风光可谓一时无两。这样的人自然是位高权重,想尽富贵荣华。但是却真的是光耀门楣,延续家族之人吗?正是因为他玩弄权术,死后被削去官爵,子孙更是因为他而被流放,家产也被没收,当时显赫一时的家族就这样完全没落了,子孙还落得颠沛流离的下场。再看后世对其评价,史上最著名奸臣之一,玄宗年间的政治腐败也于他有莫大关系,而史上最为著名的安史之乱,也少不了他的推波助澜。这样的人怎可说是光宗耀祖?只能是玷污门庭罢了。
看看中国古代十大奸相,赵高、蔡京、秦桧、贾似道等等,他们在自己的时代无一不是权倾朝野,风光无限,他们在位的短暂时间内,家族自然是荣耀万分,但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呢?他们不仅不能维持自己家族兴盛,反而为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这些人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挥霍无度、残忍暴虐,导致朝堂黑暗,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为自己留下了千古骂名,也让子孙后代面上无光。由此可见,是否光耀门楣,是否延绵家族,与身居要职根本无一丝关联。
流芳百世或遗臭往年,功过是非后人自会评断,但这评断的标准绝不是身居高位,而是德行的高低,是为国为民还是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