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肯定,但这种愿望若超过了一定的界限,成了一种极为强烈的欲望,人的精神就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并把追逐权力和优越感设为人生目标。他会以昂扬的斗志,朝这个目标不断奋进,他的人生将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这种人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想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这种心态影响了他的行为和他的行为方式,虚荣成了他最明显的性格特征。
人或多或少总有些虚荣心,但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虚荣,所以他们对虚荣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包装和矫饰。也就是说,虚荣其实有很多面具。比如谦虚,谦虚的本质就是虚荣。有些人因为虚荣心太强而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见。有些人因为虚荣心太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对公众的认可追逐上,并以此来达成个人的某些目的。
过度虚荣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它会让人做很多没有意义的事,让人在不知缘由的情况下盲目努力。虚荣更危险的地方在于:它让人只关心自己,对于他人唯一的想法,就是“他们是怎么看我的”。长此以往,个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会被斩断。他将无法了解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他会误解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忘记自己本该履行的职责,忘记自然和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可以说,虚荣是最能阻碍人自由发展的一种性格特征。
我们喜欢用一些比好美好的词汇来介绍自己,比如“志向远大”,这可以让我们免于尴尬,毕竟“虚荣”、“傲慢”这样词,名声都不太好。回忆一下,有多少人曾经骄傲地告诉你他的理想有多伟大?还有“活跃”、“上进”,也都是经过包装和矫饰的词汇,只要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人们便认可这种性格的价值,这不难理解。可惜事实是,努力、奋进、斗志昂扬等褒义词,不过对虚荣心强的一种掩饰。
虚荣的人大多不喜欢遵从游戏规则,有时甚至会故意给别人制造麻烦。比如,有些人因为自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就想方设法让别人也遭遇失败。那些虚荣心开始发展壮大的孩童,经常会有这样的表现:在危险中展现自己的勇气,在更小的孩子面前展现自己的力量。很多小孩喜欢凌虐小动物,就属于这种情况。虽然年纪还小,但他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信心和勇气,所以只能通过各种不可思议的小手段,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逃开了生活的主战场,在这个小小的角落扮演强者和大人物的角色。这样人总喜欢抱怨生活的悲苦和命运的无常。他们只是想用这些抱怨告诉别人,他之所以没有功成名就,完全是因为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或者遇到的阻碍太多。这种人虚荣心很强,却又不肯努力生活,只能一边编织美梦,一边寻找借口。
一般人很难和贪慕虚荣的人和平共处,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评判这样的人。贪慕虚荣的人总是把错误推给别人,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谁对谁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目标有没有达成,有没有给别人提供帮助带来好处。虚荣的人不是在怨天尤人就是在给自己找借口,根本没想过付出和奉献。由此可以看到他们潜藏在心底的真正意图: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优越感,让自己的虚荣心免受损伤。
有些人也许会反驳说:人要是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人类就不会这么多伟大成就。这种想法从根本上就是错的。我们每个人无论多少总会有一些虚荣心,完全没有虚荣心的人是不存在的。可是,赐予人们力量、让人行动起来造福于整个人类的,并不是虚荣,而是社会感,这就是我们的观点。社会感才是使人创造伟大成就的原动力。即使是天才的作品,也要有一定的社会感,否则便全无价值。一个作品里,若是夹杂了大多虚荣的因素,其价值与作用往往难以保持,甚至很难到的认同。所以,真正天才的作品,往往没多少虚荣的成分。
可是在社会这样的大环境下,谁能清清白白,没有半点虚荣之心?这是人类文明的痛点,是很多人一直活在痛苦中的原因。能明白这一点,已经算是难能可贵。贪慕虚荣的人很难和人友好相处,也无法适应现实生活,因为他们把脸面当成了全部的人生意义。这种人除了自己名声什么都不关心,所以很容易和人发生争执,这太正常了。我们发现人类社会的那些复杂难解的矛盾,也是因为某些人的虚荣心没能得到满足。我们在了解一个人复杂的人格时,有一个很重的技巧,就是先弄清楚他的虚荣心有多强,具体表现在什么事上,他如何达成虚荣的目标,由此便可以看到虚荣对社会感的损害程度。
虚荣的人无法体谅他人。虚荣和富有同情心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特征,绝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因为在虚荣的影响下,人是不会臣服于社会规则,同情他人,理解他人感受的。
虚荣心决定了虚荣者的命运。因为社会生活是虚荣心永远无法战胜的强大对手,且一直在对虚荣心的发展进行围追堵截,所以虚荣总是刚一萌芽,就要掩藏起自己的真实面目,以另一种身份(比如志向远大),向着自己的目标迂回前进。贪慕虚荣的人因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达到虚荣的要求和目标而备受折磨。在他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时候,时光已经匆匆而过。所以,贪慕虚荣的人总是在垂垂老矣时,找各种理由抱怨生活和命运,说是它们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
虚荣者的人生通常是这样的:先找到一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规则限制的特权位置,让自己不用参与到主流的社会生活中。然后,用冷漠的和不信任的眼神观察其他人的生活。对他来说,所有人都是敌人。而他的生活就是一场要么攻击、要么防守的战争。他常常在各种选择中左右为难,似乎每种选择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种谨慎的、充满逻辑的思考给了他一种自己掌握了真理的错觉。结果,这种思考让他失去了抓住命运的机会,切断他和生活联系,让他将维持社会所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抛到了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