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或缺少教养这种性格特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人们对此其实是有一些共识的,比如在公共场合挖鼻屎、咬指甲、狼吞虎咽的用餐等,都属于此列。一个在餐桌上满脸放光、像猪一样大吃大爵、没有一点羞耻心和自控力的人,是真正的缺乏教养。看到这样的人,人们多半会想:“他吃饭的声音怎么这么大?”“这人是个饭桶吧,他肚子是无底洞吗,这么多食物眨眼间就全吃下去了!”“他真能吃啊,还吃的这么快,像是根本就停不下来。”无时不刻不在进食,一停下来就痛苦万分,这样的人,我们现实生活中应该碰到一些吧?
还有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是脏乱。这里说的脏乱,不是人在拼命工作时的混乱和不拘小节,而是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因为不肯收拾整理,让自己和住处表现出的非常脏乱的情况。这种人像是为了把其他人从身边赶走,故意把自己弄得邋里邋遢,越恶心人越好。脏乱已经成了他们的标志。
这只是缺乏教养者的一部分外部特征。这些特征足以证明:他们根本不想遵从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只想和人保持距离,大家各行其是。毫无疑问,不文明到这种程度的人,是无法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协助的。大部分不文明的行为发生在人的孩童时期,因为从不犯错的人是不存在的。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矫正了这些错误的做法,但有些人在成人之后,仍保持着,这太遗憾了。
不文明和缺乏教养的表现,或多或少总和个人不愿意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有些关系。所有缺乏教养的人,都不愿意和人建立合作关系,想要尽可能地远离社会。若是有人劝他们改正恶习,他们也会假装没听到。这不难理解,毕竟对于那些不愿意遵从社会规则的人来说,咬指甲等行为,也算不上什么非改不可的错事。想要让别人远离自己,还有比这更有效果的办法吗?所以他的衣领总是黑漆漆的,所以他的衣服总是沾着油污,皱的像酸菜干一样。只要保持蓬头垢面的形象就能让所有人都离自己远远的,就能让人们不再关注自己、批评自己,他再不需要和别人竞争,不需要结婚生子。如果这就是的他的目的,还有比保持这种形象更有效的办法吗?如果在竞争中落败,他还可以把责任推给不文明的行为,义正言辞地说:“如果没有这些坏习惯,我什么事做不成?”然后,又轻声补上一句:“可是,这些恶习已经缠住我了,根本改不掉,这太可惜了!”
从下面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文明的行为成了一种保护自己压迫他人的手段。有个女孩儿,二十二岁了还会尿床。她是家里排行倒数第二的孩子。因为她体弱多病,母亲对她的关心难免要多一些。她非常依赖母亲,为了让母亲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自己身边,她白天焦虑不安,在晚上惊慌、尿床。起初,这对她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种胜利。她虚荣心获得了满足。她靠着这种错误的行为留住了母亲,达成了自己的心愿。至于这有没有剥夺其他孩子本应受到的关照,她根本不在意。
女孩儿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既不能上学,也不能进入社会。事实上,她一个朋友都没有。每次被迫走出家门,她都会表现的十分焦虑。成人后,她根本不敢在晚上出门或走夜路,因为那会让她感到非常痛苦和焦虑。每次回到家,她都一副精疲力竭、又慌又怕的样子。不停地和人说,路上遇到了多么危险的情况。这些事实表明,她想一直留在母亲身边。可是家里条件有限,不能这样养着她。母亲给她找了份工作,为了让她上班,几乎是把她赶出家门的。可是,她只干了两天就被人辞退了。因为她又开始尿床了,雇主为此十分恼火。母亲不知道她为什么会犯病,狠狠地骂了她一顿。最后姑娘因为自杀未遂被再次送进了医院,母亲也发誓说,会一直守在她身边。
尿床、怕黑、不敢独处、试图自杀,她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指向了一个目标。在我们看来,她是在用行动告诉别人:“无论何时,母亲都要和我在一起,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照顾我!”于是,尿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就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坏习惯对他做出评价,但我们若想帮他纠正这种恶习,就要透彻了解他的生存环境,找出恶习源头。
孩子为了吸引成人的注意力,会故意做一些不文明的事或养成一些坏习惯。对他们来说,这能让自己成为一个重要的人,激起父母的同情心或责任心,让自己受到更多关照。这样的人长大之后,会以这类不文明的行为作为逃避社会责任、为他人制造麻烦、毁坏社会和谐和公共利益的手段。他们用这些行为来掩饰自己的专断、狂妄、虚荣和野心。不过,因为这些表现复杂多样、变化多端,且经过矫饰,很难迅速地分辨出这些恶习的起因和真实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