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焦虑的人容易成为遁世者

有遁世倾向的人,通常都有强烈的焦虑感。焦虑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性格特征。人一旦陷入焦虑往往很难摆脱。他将因此备受折磨,既不能和他人正常来往,也无法心平气和地对待生活,就算想为社会做些贡献,也多半是有心无力。一切活动中都可能含有恐惧,有的人怕的是外部世界,有的人怕的是内心世界。

如果焦虑感来自于对社会的畏惧,人就会努力从社会中逃开。如果焦虑感来自于对孤独的畏惧,人就会努力摆脱孤独。我们发现很多焦虑的人都这样的倾向:相比于同伴,更多地考虑自己。越是不想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阻碍的人,越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他们遇到每一件事的第一个反应都是焦虑,即使这件事只是简单地离开家人、朋友、找工作、和人恋爱。因为和社会、和其他人的联系太少,所以一点点小事,都会让他们心慌意乱,唯恐遇到什么危险。焦虑会严重影响他们人格的发展和为公共利益作贡献的能力。焦虑的人未必要紧张的浑身颤抖,立即转身逃走,他们只要尽量消磨时间,找出各种借口推卸责任就行了。这种人只顾着忧心忡忡,却没有想过就算躲过这次,也躲不过下一次,因为只要有一点点变化,焦虑就会重新降临。

我们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就是有些人特别喜欢回忆过去或思考死亡问题。人们认为沉溺于过去算不得什么大事,更不是坏事,因为这对其他人没有任何损害,尽管这是一种自我流放的方式。有些人将对死亡和疾病的畏惧,当成了逃避一切责任和义务的借口,大肆宣扬生命短暂、一切皆空、祸福难料这类消极观点。还有一些人把所有的希望和目标都放在了天堂和来生,所以今生的种种努力对他们来说,都只是毫无意义的白费心机。他们的观点,和前者(宣扬一切皆空的人)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沉溺于回忆的人在虚荣心和野心的驱使下,将逃避一切考验,因为那会暴露他们所追求的真正价值。不管是宣扬死亡的人、追逐来生的人,还是沉溺于回忆的人,他的人生目标都是像神灵一样高高在上,打败死亡和疾病。这种将自己抬高到所有人之上的野心,让他们很难适应现实生活。

我们可以在某些孩子身上看到焦虑最初、也是最简单的形态,这些孩子只要身边没人就要怕的浑身发抖。但是,即使有家人的陪伴,他们仍然无法获得满足,因为他们的颤抖和恐慌都带着别的目的。如果母亲离开留下他一个人,他就要用极端焦虑的表现,逼迫母亲回到自己身边。这意味着他真正想要的不是母亲的陪伴,而是对母亲的控制。这表示我们不仅没让孩子学会独立,还以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让他学会了控制别人为自己服务的卑劣技巧。

大家对于孩子焦虑时的表现都很熟悉。在晚上或漆黑的环境中,因为看不清身边的人,感受不到和家人的联系,孩子会变得十分焦虑,他又哭又闹,以此来驱逐黑暗带来的恐慌和沮丧。若是有人听到声音后,立即跑过去。他就会让那个人打开灯,陪他玩,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那样。对方若是一一照办,他的焦虑就会马上消失。之后,只要他的优越感和安全感受到威胁,焦虑重新降临,他就会利用焦虑来增强自己的控制力。

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成年上身上。这种人很容易认,因为他们言行举止都和常人不太一样。比如,那些不敢单独出门的人。他们走在路上会警惕的四下张望,满面惊慌。他们之中有些人不愿意到处走,会站在原地不动,有些人仿佛后边有敌人追一般,健步如飞。我们有时还会遇到这样的女人:明明身体并没有任何病痛,在过马路时却一定要让人扶着走;她腿脚很好,身强体健,可是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要焦虑不安、惊慌失措。有些人甚至一出门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虑和不安。有个例子很有意思,就是广场恐怖症。这是一种对空旷场所极端畏惧的精神疾病。患这种病的人总觉得会有人伤害自己,有东西把自己和其他人隔绝开了。他们害怕“摔跤”,可在我们看来,这只是因为他们把自己放在了很高的、其他人难以企及的位置上。所以,在病理性的恐慌中,其实潜藏着追逐权力和优越感的目标。

毫无疑问,很多人都把焦虑当成了一种逼迫别人时时刻刻陪在自己身边的有效手段。别人一离开房间,焦虑的人就会再次表现出焦虑的情绪,为此,人们只能寸步不离地陪着他们,听从他们的一切命令。就这样,焦虑者将个人的焦虑变成了其他人必须遵守的法律:每个人都要顾忌他的想法,他却不用考虑他人的想法,可以随心所欲差遣他人,因为他是他们的国王。

想要战胜恐慌的人,必须将自己命运和整个人类的命运联系到一起。只有那些把自己视为社会的一分子的人,才能摆脱焦虑,心平气和地生活下去。

有个案例很有意思,是1918年奥地利革命时期发生的。那段时间,很多病人都宣布自己不会再去医院看病了。医生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说:现在的社会环境太乱,走在外面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事,穿的越好的人,越容易遇到危险。

当时,人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悲观情绪普遍存在,可是这种结论只存在病患之中,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为什么只有病人有这种想法?这不难理解。他们的恐惧主要是因为和外界、他人的联系非常少。所以在革命爆发的特殊时期,越发会觉得自己处在一个极端危险的环境中。其他人却没有这种极端焦虑的情况,仍能像过去一样正常生活,因为他们把自己当成社会的一分子。

焦虑还有一种较为温和的表现形式——胆小。上述关于焦虑的所有内容,都可以用在胆小者身上。有胆小缺陷的孩子,即使处在最简单社会关系中,也会尽可能不去和其他人来往,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越是胆小怯懦的人,越是无法从人际交往中获得乐趣。胆小的性格特征,会让人既自卑又自负,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EkJz/sXx8rAPHzSQpZhThHDyJuIt7fhnHV5BrzsHcTnxNoeih1OrzlQrN32ojZh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