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认知世界的三大要素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目标,它是所有行动的引导者,对人的认知活动、认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认知能力的强弱,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想要认识世界,就要有认知世界的能力。认知能力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会形成各种各样的世界观。没有人能看到全部的生命和全部的世界,即使是简简单单的一件事,每个人看到的部分也都各有不同。而在人认知世界,与世界建立联系的过程中,知觉、记忆和想象的作用不可估量。

首先是知觉。

感觉器官将来自外部世界的印象和刺激传递给大脑,并在其中留下一些痕迹。这些痕迹构成了想象和记忆的世界。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知觉和照片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前者必然带着独属于感受者的个人特性。眼睛看到的,不等于我们感受到的。没有人会对同一片景物产生完全相同的感受。人们从环境中感受到的,只是和自己早已形成的行为模式相符的事物。视觉敏锐的孩子,其感知能力必定带有明显的视觉特征。在为自己描画这个多彩的世界时,大多数人可能是以视觉思维的方式进行的,但也有一部分人,主要依靠的是听觉。知觉和现实世界总会有些出入。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生活模式来调节自身和外界的各种关系。这样看来,人和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每个人感知内容和感知方式不一样。知觉不仅是单纯的生理现象,更是一种心理机能。对这种能力的深入了解,可以让我们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他人内心世界。

其次是记忆。

心灵除了感知事物,还要对其进行加工。人的自由行动即是心灵活动的目标,也是心灵活动的依据,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的生存,人必须从外部环境中收集各种信息。而心灵作为一种适应性调节器官则要对这些信息和刺激加以整理,并对各种机能的发展做出安排。因为这些机能对人的自我保护和生存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像我们知道的那样,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而这些反应会在我们心里留下印记。在人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记忆和评估这两项功能对心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没有记忆,人无法对灾祸产生警惕心理,由此推断:每一段记忆都有其必然性,藏着某种无意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激励我们继续这么做,就是为了警告我们不要再犯同类的错误)。没有哪段记忆是不重要的或没有价值的。所以,只有切实了解隐藏了在记忆背后的目标和目的,才能真正明白这段记忆的价值。

知道人们为什么记住这些事而忘记那些事,也很重要。能让我们记住的事,多半是对某些特殊心理倾向非常重要的,能促进某种重要的潜在行为发生的事。反过来,那些对计划的完成没有任何助益的事,则会被我们忘记。由此可知,记忆同样具有目标性,一切记忆都受指引着整体人格的目标支配。有利于实现目标的持久记忆,比如童年时代的那些非常混乱和主观的记忆,就算是错的、虚构的,也会成为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态度、情调甚至哲学思想。

最后是想象。

如果说世间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最为清楚地展现出人的个性,那一定幻想和想象。这里说的想象,指的是在知觉的对象不在场的情况下,对知觉进行的重现。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想象复制知觉。这是心灵就有创造力的又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就像身体感受是知觉产生的基础一样,知觉也是想象产生的基础(知觉本就是心灵的产物)。想象绝不止是对知觉的重复,还加入一些新的,独特的内容。

总之,人要有认知能力才能认识这个世界,而知觉、记忆、想象的能力,便是认知能力的基本要素。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决定了每个人的世界观都一样。所有人都只关心和自己目标相对应的事物。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得先了解他在心里为自己树立的目标。我们必须明白,他的所有活动都受这个目标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评价他的行为。 KpF1NxI4iCLOEY8/+JfN27eXhqcyqI5D3lfwexw+Y8W8YBJUH2q6mOX/t8OZnKN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